大学生生命观:内涵、结构及教育导引

被引:7
作者
李志跃 [1 ,2 ]
许忠明 [3 ]
机构
[1] 吉林大学廉政研究与教育中心
[2] 齐鲁工业大学纪委监察处
[3] 齐鲁工业大学文法学院
关键词
大学生生命观; 自然生命; 社会生命; 精神生命; 教育导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641 [思想政治教育、德育];
学科分类号
0305 ; 030501 ; 030505 ; 0401 ;
摘要
大学生生命观的建构应该立足于达成本能、情感与智慧的完美结合,从自然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三个层次上进行整体性的构建,以此促进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三个维度的不断拓展和深度融合。长期以来,传统教育工作能够看到自然生命和社会生命的重要性,但对精神生命往往缺乏重视和探索。人的自然生命固然是精神生命的基础和原点,但精神生命对自然生命的维持、保护和引导却是至关重要的。精神生命是在动物本能生命基础上产生的高级生命形式,是自然界中绽放的最美丽"花朵"。教师是学生精神灵魂的指导者,他在学生的精神生命中占据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发挥着无与伦比的影响作用,并反过来对学生的社会生命和自然生命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21 / 2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教师:活在师生关系之中 [J].
刘铁芳 ;
颜桂花 .
大学教育科学 , 2015, (03) :76-81
[2]   生命教育:内涵与旨趣 [J].
肖川 ;
陈黎明 .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3, 12 (04) :30-36
[3]   从大学新生的生命观调查看高校生命教育的必要性——以浙江省丽水市的几所高校为例 [J].
陈轶 .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0, 26 (02) :138-140
[4]   高校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异化与关怀 [J].
莫文斌 .
求索 , 2008, (05) :158-159+179
[5]   关于高校生命教育的再思考 [J].
王煜 ;
喻芒清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6, (10) :52-53
[6]  
什么是教育.[M].(德)雅斯贝尔斯(Jaspers;K.)著;邹进译;.三联书店.1991,
[7]  
自然哲学.[M].[德]黑格尔(G·W·F· Hegel) 著;梁志学等 译.商务印书馆.1980,
[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马克思;恩格斯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译.人民出版社.1979,
[9]  
十八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十八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编写组;.学习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