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干旱地区禾-豆混播草地生物固氮作用研究

被引:47
作者
王平 [1 ]
周道玮 [2 ]
姜世成 [3 ]
机构
[1] 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2]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3] 东北师范大学草地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禾-豆混播草地; 生物固氮; 氮素转移; 氮产量; 豆科牧草;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4 [饲料作物、牧草];
学科分类号
090503 ; 0909 ;
摘要
本研究以羊草-沙打旺、羊草-兴安胡枝子、羊草-花苜蓿和羊草-紫花苜蓿混播草地为对象,比较4种豆科牧草在松嫩平原半干旱地区的生物固氮能力、氮素转移能力以及生物固氮量对草地氮产量的贡献。结果表明,羊草-沙打旺、羊草-紫花苜蓿混播草地氮产量显著高于单播羊草草地,草地粗蛋白含量的增加显著改善了草地质量。沙打旺、兴安胡枝子、花苜蓿和紫花苜蓿生物固氮率为35%40%,大气氮是豆科牧草生长不可缺少的氮素来源。豆科牧草向羊草转移氮素2~12 kg N/(hm2.a),占羊草氮产量的5%24%。豆科植物的固氮能力增加了草地氮素资源,沙打旺、兴安胡枝子、花苜蓿和紫花苜蓿生物固氮量分别占其混播草地总氮产量的20.30%,17.78%,11.29%和31.77%。
引用
收藏
页码:276 / 28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 [1] 牧草施肥研究进展
    李小坤
    鲁剑巍
    陈防
    [J]. 草业学报, 2008, (02) : 136 - 142
  • [2] 禾-豆混播草地中土壤水分与种间关系研究进展
    王平
    王天慧
    周雯
    周道玮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7, (03) : 653 - 658
  • [3] 白三叶与不同禾草混播群落17年稳定性比较研究
    王元素
    蒋文兰
    洪绂曾
    王堃
    [J]. 草业学报, 2006, (03) : 55 - 62
  • [4] 环境因子对豆科共生固氮影响的研究进展
    慈恩
    高明
    [J]. 西北植物学报, 2005, (06) : 1269 - 1274
  • [5] 生物固氮在集约化草地畜牧业中的作用
    姜薇
    关秀清
    于井朝
    [J]. 草业学报, 2003, (06) : 42 - 46
  • [6] 几种生态因素对西北干旱地区豆科植物结瘤固氮的影响
    王卫卫
    胡正海
    [J]. 西北植物学报, 2003, (07) : 107 - 112
  • [7] 呼吸活性的下降可解释水分亏缺对银合欢根瘤固氮酶活性的抑制(英)
    梁建生
    ZhangJ.H.
    曹显祖
    WongM.H.
    [J]. 植物生理学报, 1998, (03) : 285 - 292
  • [8] 混播草地中豆科牧草的固氮作用
    樊江文,高永革
    [J]. 中国草地, 1994, (06) : 64 - 69+73
  • [9] The impact of humans on the nitrogen cycle, with focus on temperate arable agriculture[J] . D. S. Jenkinson.Plant and Soil . 2001 (1)
  • [10] Interspecies competition and N transfer in a tropical grass-legume mixture
    Trannin, WS
    Urquiaga, S
    Guerra, G
    Ibijbijen, J
    Cadisch, G
    [J]. BIOLOGY AND FERTILITY OF SOILS, 2000, 32 (06) : 441 - 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