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丝瓜始雌花节位遗传分析

被引:14
作者
苏小俊 [1 ]
徐海 [2 ]
袁希汉 [2 ]
陈劲枫 [1 ]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2]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关键词
普通丝瓜; 始雌花节位; 遗传; 数量性状,定向选择,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 多世代联合分离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642.4 [丝瓜];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选用始雌花节位有差异的普通丝瓜品种配制‘五叶香丝瓜’ב短圆筒丝瓜’(L1×L2)和‘短圆筒丝瓜’ב蛇形丝瓜’(L2×L3)2套组合,通过调查P1、P2、F1、B1、B2和F2植株的始雌花节位,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联合分离分析了始雌花节位遗传规律。结果显示:L1×L2始雌花节位遗传符合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遗传模型,L2×L3的遗传符合1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遗传模型;L1×L2组合的B1、B2和F2群体遗传率(主基因+多基因)分别为66.13%、51.29%和68.27%,L2×L3组合的B1、B2和F2群体遗传率(主基因+多基因)分别为82.02%、64.87%和65.62%;L1×L2组合B1、B2和F2群体的环境方差占总表型方差的比例分别是23.43%、48.69%和31.73%,L2×L3组合B1、B2和F2群体的环境方差占总表型方差的比例分别是34.27%、55.40%和34.38%。结果表明:普通丝瓜始雌花节位是由主基因和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早熟性(较低的始雌花节位)不太可能通过杂种优势来实现;始雌花节位遗传不稳定,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但定向选择会有较好的效果。
引用
收藏
页码:1468 / 147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 [1] 普通丝瓜性别分化的化学调控
    谭云峰
    苏小俊
    宋波
    徐海
    陈劲枫
    袁希汉
    [J]. 江苏农业学报, 2006, (04) : 439 - 442
  • [2] 丝瓜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袁希汉
    汪玉清
    侯喜林
    徐海
    苏小俊
    [J]. 江苏农业学报, 2006, (01) : 64 - 67
  • [3] 辣椒始花节位遗传研究
    陈学军
    陈劲枫
    方荣
    程志芳
    王述彬
    [J]. 园艺学报, 2006, (01) : 152 - 154
  • [4] 普通丝瓜雌花节率与早熟性的相关性研究
    苏小俊
    陈劲枫
    袁希汉
    李彬
    徐海
    [J]. 中国蔬菜, 2005, (09) : 23 - 24
  • [5] 栽培大豆耐盐性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
    罗庆云
    於丙军
    刘友良
    章元明
    薛艳玲
    张艳
    [J]. 大豆科学, 2004, (04) : 239 - 244
  • [6] 利用回交B1和B2及F2群体鉴定数量性状两对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章元明
    盖钧镒
    王建康
    [J]. 生物数学学报, 2000, (03) : 358 - 366
  • [7] 丝瓜的光周期反应
    关佩聪
    [J]. 园艺学报, 1990, (02) : 126 - 132
  • [8] 丝瓜雄花和雌花发育特点的研究
    康文隽
    孙彬
    [J]. 西北植物学报, 1987, (01) : 45 - 51+78
  • [9]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昆虫卷编辑委员会,中国农业百科全书编辑部编辑.中国农业百科全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