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大豆耐盐性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

被引:34
作者
罗庆云
於丙军
刘友良
章元明
薛艳玲
张艳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 南京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农业部国家大豆改良中心
[3] 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南京
[4] 南京
[5] 南京 南京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
[6] 农业部国家大豆改良中心
关键词
栽培大豆; 耐盐性; 遗传; 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 多世代联合分离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65.1 [大豆];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选用栽培大豆南农1138-2(耐盐)、南农88-31(较耐盐)和Jackson(盐敏感)配制的南农1138-2×南农88-31和南农88-31×Jackson等2套组合,通过P1、P2、F1、F2和F2:3苗期植株耐盐性调查,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联合分离分析了栽培大豆耐盐性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南农88-31×Jackson和南农1138-2×南农88-31耐盐性遗传均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模式。在高世代选择耐盐性植株的效率较高,从F2:3估计,南农88-31×Jackson组合的NaCl耐性微效基因遗传率为82.13%;南农1138-2×南农88-31组合的耐盐性微效基因遗传率为67.47%。
引用
收藏
页码:239 / 24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利用P1、F1、P2、F2和F2:3家系五世代联合分离分析的拓展 [J].
章元明 ;
盖钧镒 .
生物数学学报, 2002, (03) :363-368
[2]   大豆苗期耐盐性鉴定指标的检验 [J].
罗庆云 ;
於丙军 ;
刘友良 .
大豆科学, 2001, (03) :177-182
[3]   应用分子标记检测水稻耐盐性的QTL(英文) [J].
林鸿宣 ;
柳原城司 ;
庄杰云 ;
仙北俊弘 ;
郑康乐 ;
八岛茂夫 .
中国水稻科学, 1998, (02) :72-78
[4]   大豆耐盐性遗传的研究 [J].
邵桂花 ;
闫淑荣 ;
常汝镇 ;
陈一舞 .
作物学报, 1994, (06) :721-726
[5]   盐对大豆农艺性状及籽粒品质的影响 [J].
常汝镇,陈一舞,邵桂花,万超文 .
大豆科学, 1994, (02) :101-105
[6]   大豆品种间与种间杂种后代农艺性状遗传的比较研究 [J].
李文滨 ;
杨庆凯 ;
王金陵 ;
孟庆喜 ;
吴宗璞 ;
高凤兰 ;
赵淑文 .
大豆科学, 1986, (04) :265-276
[7]   Mapping QTLs conferring salt tolerance during germination in tomato by selective genotyping [J].
Foolad, MR ;
Stoltz, T ;
Dervinis, C ;
Rodriguez, RL ;
Jones, RA .
MOLECULAR BREEDING, 1997, 3 (04) :269-277
[8]   Mapping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for salt tolerance at germination and the seedling stage in barley (Hordeum vulgare L) [J].
Mano, Y ;
Takeda, K .
EUPHYTICA, 1997, 94 (03) :263-272
[9]   CHARACTERIZATION OF THINOPYRUM-BESSARABICUM CHROMOSOME SEGMENTS IN WHEAT USING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S (RAPDS) AND GENOMIC IN-SITU HYBRIDIZATION [J].
KING, IP ;
PURDIE, KA ;
REZANOOR, HN ;
KOEBNER, RMD ;
MILLER, TE ;
READER, SM ;
NICHOLSON, P .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1993, 86 (08) :895-900
[10]  
植物数量性状遗传体系.[M].盖钧镒等著;.科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