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城市环境对对流降水影响的模拟研究

被引:13
作者
蒙伟光 [1 ,2 ]
李昊睿 [1 ]
张艳霞 [1 ]
戴光丰 [1 ]
万齐林 [1 ]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中国气象局热带季风重点实验室
[2]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对流降水; 城市地表; 云粒子浓度; 数值模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6 [环境气象学];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采用具有2km分辨率的中尺度气象模式WRF及其耦合的单层城市冠层模式,以及Thompson云微物理方案,针对广州市附近发生的一次对流风暴过程,模拟研究了城市环境包括城市地表性质变化、城市空气污染可能引起的云粒子浓度增大现象对对流降水发展的影响问题。结果表明城市地表引起的热岛和干岛效应,可造成城市边界层高度升高,有利于城区附近辐合流场形成和不稳定能量增大。模拟结果显示,城市地表作用可在广州市南北各形成一个对流有效位能CAPE增大的辐合区,模拟对流降水回波起始发展于这些具有高不稳定能量的辐合区,并与观测雷达回波特征相一致,反映出城市地表对对流的起始发展及其发生位置有更直接作用。对流发展起来后,敏感试验反映出高云粒子浓度(污染)情形中有更多降水形成,降水增多可达20%以上。诊断分析发现降水增多与对流云中有更多雨水及过冷却云水形成有关系。增多的云水雨水通过相应的由于潜热释放增加引起的强上升运动被传送到较高层次,引起云中冻结过程及液态水和冰相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强,从而导致更多冰相物质形成、降落地面降水增多。
引用
收藏
页码:1063 / 1076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基于卫星探测资料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对降水影响的观测研究 [J].
黎伟标 ;
杜尧东 ;
王国栋 ;
吴美双 ;
许吟隆 .
大气科学, 2009, 33 (06) :1259-1266
[2]   华北地区气溶胶对区域降水的影响 [J].
段婧 ;
毛节泰 .
科学通报, 2008, (23) :2947-2955
[3]  
Urban effects and summer thunderstorms in a tropical cyclone affected situation over Guangzhou city[J]. MENG WeiGuang1,3,YAN JingHua1 & HU HaiBo2 1 Institute of Tropical and Marine Meteorology,Chinese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CMA),Guangzhou 510080,China;2 Institute of Urban Meteorology,CMA,Beijing 100089,China;3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Severe Weather,Chinese Academy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s,Beijing 100081,China.Science in China(Series D:Earth Sciences). 2007(12)
[4]   北京城市热岛效应对冬夏季降水的影响研究 [J].
孙继松 ;
舒文军 .
大气科学, 2007, (02) :311-320
[5]   城市化对珠江三角洲强雷暴天气的可能影响 [J].
蒙伟光 ;
闫敬华 ;
扈海波 .
大气科学, 2007, (02) :364-376
[6]   城市边界层过程在北京2004年7月10日局地暴雨过程中的作用 [J].
孙继松 ;
王华 ;
王令 ;
梁丰 ;
康玉霞 ;
江晓燕 .
大气科学 , 2006, (02) :221-234
[7]   北京及周边城市群落气溶胶影响域及其相关气候效应 [J].
徐祥德 ;
施晓晖 ;
张胜军 ;
丁国安 ;
苗秋菊 ;
周丽 .
科学通报, 2005, (22) :2522-2530
[8]  
Explicit Forecasts of Winter Precipitation Using an Improved Bulk Microphysics Scheme. Part II: Implementation of a New Snow Parameterization[J] . Thompson,Gregory,Field,Paul R,Rasmussen,Roy M,Hall,William D.Monthly Weather Review . 2008 (12)
[9]  
Examination of aerosol effects on precipitation in deep convective clouds during the 1997 ARM summer experiment[J] . Seoung SooLee,Leo J.Donner,Vaughan T. J.Phillips,YiMing.Q.J.R. Meteorol. Soc. . 2008 (634)
[10]  
A Simple Single-Layer Urban Canopy Model For Atmospheric Models: Comparison With Multi-Layer And Slab Models[J] . Hiroyuki Kusaka,Hiroaki Kondo,Yokihiro Kikegawa,Fujio Kimura.Boundary-Layer Meteorology . 200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