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旱地土壤质量评价指标研究

被引:20
作者
罗珠珠 [1 ,2 ]
黄高宝 [2 ]
蔡立群 [1 ,2 ]
张仁陟 [1 ,2 ]
李玲玲 [2 ]
谢军红 [2 ]
机构
[1] 不详
[2] 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3] 不详
[4] 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重点实验室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
[5] 不详
关键词
黄土高原; 耕作方式; 小麦?豌豆轮作; 土壤质量; 土壤健康; 评价指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7.4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基于设置在陇中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的长期定位试验,运用综合评价模型,定量评价了小麦→豌豆双序列轮作系统6种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加权综合法和加乘法则对土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能够较好地反映土壤质量的实际情况,敏感地反映耕作方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运用逐步判别分析法对6种不同耕作方式[传统耕作(T)、免耕作(NT)、传统耕作秸秆还田(TS)、免耕秸秆覆盖(NTS)、传统耕作地膜覆盖(TP)、免耕地膜覆盖(NTP)]下29项土壤属性指标进行筛选,建立了包括团粒结构、全氮、速效氮、有机质、蔗糖酶活性、作物产量、种植纯收益和产投比8项因子的简化评价指标体系。原始评价指标体系下2种轮作序列土壤质量指数排序均为NTS>TS>NTP>NT>TP>T;简化评价指标体系下豌豆→小麦轮作序列土壤质量指数排序为NTS>TS>NTP>NT>T>TP,而小麦→豌豆轮作序列土壤质量指数排序为NTS>TS>NT>NTP>T>TP。进一步相关分析和方差分析表明,应用逐步判别分析法建立的简化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代表性,可适用于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土壤质量评价。
引用
收藏
页码:127 / 137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长期保护性耕作对黄土高原旱地土壤肥力质量的影响 [J].
罗珠珠 ;
黄高宝 ;
张仁陟 ;
蔡立群 ;
李玲玲 ;
谢军红 ;
Guangdi Li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10, (03) :458-464
[2]   保护性耕作对旱作农田耕层土壤肥力及酶活性的影响 [J].
罗珠珠 ;
黄高宝 ;
张仁陟 ;
蔡立群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9, 15 (05) :1085-1092
[3]   土壤质量评价指标及其时空变异 [J].
路鹏 ;
苏以荣 ;
牛铮 ;
吴金水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7, (04) :190-194
[4]   我国土壤质量及其评价研究的进展 [J].
刘世梁 ;
傅伯杰 ;
刘国华 ;
马克明 .
土壤通报, 2006, (01) :137-143
[5]   保护性耕作对黄土高原旱地表土容重和水分入渗的影响 [J].
罗珠珠 ;
黄高宝 ;
张国盛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5, (04) :7-11
[6]   保护性耕作对旱地麦-豆双序列轮作农田土壤水分及利用效率的影响 [J].
郭清毅 ;
黄高宝 .
水土保持学报, 2005, (03) :165-169
[7]   农田土壤肥力综合评价研究进展 [J].
郑立臣 ;
宇万太 ;
马强 ;
王永宝 .
生态学杂志, 2004, (05) :156-161
[8]   长江上游典型地区SOTER数据库支持下的土壤肥力评价 [J].
周红艺 ;
何毓蓉 ;
张保华 .
山地学报, 2002, (06) :748-751
[9]   圆盘入渗仪法测定不同利用方式土壤渗透性试验研究 [J].
许明祥 ;
刘国彬 ;
卜崇峰 ;
贾海燕 .
农业工程学报, 2002, (04) :54-58
[10]   解译土壤质量演变规律,确保土壤资源持续利用 [J].
曹志洪 .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01, (03) :2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