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媒体时代内容创作者对算法的使用立场研究

被引:13
作者
王一楠
机构
[1]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关键词
智能媒体; 编码/解码理论; 内容创作; 算法; 人机关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050302 ;
摘要
将编码/解码理论与可供性理论相结合,可以用于理解数字媒体系统中的权力关系。智能媒体时代,算法推荐机制凭借远超人工编辑的信息处理能力掌握了文化内容的控制权。根据内容创作者在与算法交互中呈现的主导、协商、对抗三种不同使用立场,本文对算法平台中内容创作者进行了更为严谨和顺应时代的划分,并创新性地将斯图亚特·霍尔曾经提出的相对独立的第四种使用立场——专业立场纳入考察中,从而将优质的内容创作者与唯流量论者区分开来。专业立场在算法系统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主性和自由度,将其作为独立的使用立场看待,可以为构建智能媒体时代的人机关系提供一种强调协作和专业价值的新视角。
引用
收藏
页码:27 / 3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5G时代“视频+”的重要应用场景研究 [J].
喻国明 ;
杨雅 ;
曲慧 ;
耿晓梦 ;
杨嘉仪 .
中国编辑 , 2020, (11) :9-15
[2]   UGC用户对内容生产的机遇和挑战 [J].
康培培 .
中国编辑, 2020, (10) :52-57
[3]   5G时代:未来传播中“人—机”关系的模式重构 [J].
喻国明 ;
杨雅 .
新闻与传播评论, 2020, 73 (01) :5-10
[4]   “失控”与“无为”:走向一种合伙人式的人机关系 [J].
陶晓 ;
陈世丹 .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35 (05) :70-77
[5]   抖音的算法推荐特点分析 [J].
王海燕 .
新媒体研究, 2018, 4 (20) :21-22+33
[6]   人机关系的哲学反思 [J].
陈鹏 .
哲学分析, 2017, 8 (05) :40-50+196
[7]  
斯图亚特·霍尔“编码与解码”理论的研究[D]. 赵瑾.广西师范大学. 2014
[8]   Decoding algorithms [J].
Lomborg, Stine ;
Kapsch, Patrick Heiberg .
MEDIA CULTURE & SOCIETY, 2020, 42 (05) :745-761
[9]  
Playing the visibility game: How digital influencers and algorithms negotiate influence on Instagram[J] . Kelley Cotter.New Media & Society . 2019 (4)
[10]  
Algorithms as culture: Some tactics for the ethnography of algorithmic systems[J] . Nick Seaver.Big Data & Society . 201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