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积雪和季节冻融层的突变特征及其对中国降水的影响

被引:16
作者
高荣 [1 ]
钟海玲 [1 ]
董文杰 [2 ]
韦志刚 [3 ]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国家气候中心
[2] 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3]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积雪; 季节冻融层; 降水;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1.6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青藏高原气象台站观测的积雪和冻土资料,建立了高原积雪和季节冻融层1965—2004年的变化序列,通过滑动T平均、M-K检验、动力学分割算法(BG算法)等方法检验出高原积雪没有发生明显的突变过程,而高原季节冻融层在1987年前后有一次明显的突变,冻结深度减少比较显著.当高原积雪偏少时,华南和西南降水偏多,而当高原冻结较厚时,全国的降水几乎都偏少.通过计算高原积雪和季节冻融层与全国夏季降水的单因子相关和复相关发现,积雪和季节性冻土对中国夏季降水都有一定的可预测性,但是如果共同考虑两个因子的影响,则能够提高夏季降水预测的准确率.考虑两个因子的共同影响,有3个明显的相关带,分别是北部沿大兴安岭经太行山北部到陕北最后到河西走廊,中部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南部则是沿武夷山经南岭到云贵高原中部.
引用
收藏
页码:469 / 47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青藏高原季节性冻土的时空分布特征 [J].
高荣 ;
董文杰 ;
韦志刚 .
冰川冻土, 2008, (05) :740-744
[2]  
Impact of the Anomalous Thawing in the Tibetan Plateau on Summer Precipitation in China and Its Mechanism[J]. 高荣,韦志刚,董文杰,钟海玲.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05(02)
[3]   青藏高原40年来降水变化趋势及突变的分析 [J].
马晓波 ;
胡泽勇 .
中国沙漠, 2005, (01) :139-141
[4]   青藏高原冬春积雪和季节冻土年际变化差异的成因分析 [J].
高荣 ;
韦志刚 ;
董文杰 .
冰川冻土, 2004, (02) :153-159
[5]   青藏高原近代气温变化趋势及突变分析 [J].
马晓波 ;
李栋梁 .
高原气象, 2003, (05) :507-512
[6]   青藏高原季节冻融过程与东亚大气环流关系的研究 [J].
王澄海 ;
董文杰 ;
韦志刚 .
地球物理学报, 2003, (03) :309-316
[7]   20世纪后期青藏高原积雪和冻土变化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J].
高荣 ;
韦志刚 ;
董文杰 ;
王澄海 ;
钟海玲 ;
不详 .
高原气象 , 2003, (02) :191-196
[8]   青藏高原地面站积雪的空间分布和年代际变化特征 [J].
韦志刚 ;
黄荣辉 ;
陈文 ;
董文杰 .
大气科学, 2002, (04) :496-508
[9]   青藏高原季节性冻土年际变化的异常特征 [J].
王澄海 ;
董文杰 ;
韦志刚 .
地理学报, 2001, (05) :522-530
[10]   青藏高原冬季雪盖异常与冬夏季风变异及其相互联系的物理诊断研究 [J].
陈乾金 ;
高波 ;
张强 ;
不详 .
大气科学 , 2000, (04) :477-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