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庐断裂带及其周缘中新生代盆地发育特征附视频

被引:46
作者
胡望水
吕炳全
官大勇
张文军
冷军
毛治国
袁晓满
机构
[1]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系
[2] 江汉石油学院地球科学系荆州
[3] 江汉石油学院地球科学系
[4] 江汉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5] 江汉石油学院地球科学系 上海
[6] 上海
[7] 荆州
[8] 潜江
关键词
断裂; 走滑运动; 中、新生代盆地; 郯庐断裂带;
D O I
10.16562/j.cnki.0256-1492.2003.04.009
中图分类号
P544.4 [];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郯庐断裂带作为中国东部滨太平洋地区一条巨型走滑构造带,对其周缘中、新生代盆地的发育、演化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随着太平洋板块俯冲方向从NNW向NW到NWW的变化,郯庐断裂带的活动方式逐步从中生代左行走滑—左行斜向滑动过渡到早第三纪以左行斜向—倾向滑动,晚第三纪—第四纪转为倾滑—右行斜向滑动—右行走滑。走滑活动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的周期演变过程。随着郯庐断裂活动方式的演变,其周缘中、新生代盆地的发育逐渐向北迁移,其中南段周缘盆地主要为中生代盆地,中段周缘盆地主要为中、新生代叠加盆地,中北段周缘盆地主要为早第三纪盆地。每个盆地都经历了拉分(伸展)裂陷到挤压反转的演化过程。此外,在同一时期、同一区域剪切应力场作用下,不同区段因其走向变化导致局部应力场变化,在增压弯曲部位发生会聚、挤压、隆升;而释压拉张部位发生离散、伸展、沉降,从而盆地发育。
引用
收藏
页码:51 / 5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   辽河盆地反转期构造特征 [J].
胡望水 ;
卫拥军 ;
张自其 .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5) :5-8+13
[2]   伊通地堑构造样式及其油气分布规律 [J].
童亨茂 ;
纪洪勇 ;
宋立忠 ;
高金辉 .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5) :9-13+5
[3]   郯庐断裂带张八岭隆起段走滑运动与合肥盆地的沉积响应 [J].
刘国生 ;
朱光 ;
王道轩 ;
宋传中 ;
牛漫兰 .
沉积学报, 2002, (02) :267-273
[4]   郯庐断裂带晚第三纪以来的浅部挤压活动与深部过程 [J].
朱光 ;
刘国生 ;
牛漫兰 ;
宋传中 ;
王道轩 .
地震地质, 2002, (02) :265-277
[5]   始新世末期陨星撞击改变太平洋板块运动方向吗? [J].
韦梧昌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2, (02) :34-88
[6]   郯庐断裂带南段及邻区中、新生代盆地的反转机制 [J].
宋传中 ;
牛漫兰 ;
刘国生 ;
王道轩 ;
朱光 .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3) :325-330
[7]   伊通地堑边界断裂的性质与演化 [J].
童亨茂 .
地质力学学报, 2002, (01) :35-42
[8]   伊通地堑——走滑断陷盆地的构造特征及演化 [J].
李献甫 ;
陈全茂 ;
张学海 ;
张春华 ;
张付生 ;
张振威 .
石油实验地质, 2002, (01) :19-24+30
[9]   渤海湾盆地中、新生代构造演化研究 [J].
侯贵廷 ;
钱祥麟 ;
蔡东升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06) :845-851
[10]   郯庐断裂带的伸展活动及其动力学背景 [J].
朱光 ;
王道轩 ;
刘国生 ;
宋传中 ;
徐嘉炜 ;
牛漫兰 .
地质科学, 2001, (03) :269-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