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东地区燕山中段北西向构造带:构造属性及其年代学

被引:22
作者
张长厚
吴淦国
王根厚
张维杰
宋鸿林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3]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4] 北京
关键词
燕山造山带; 北西向构造带; 逆冲构造; 伸展构造; 年代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冀东地区燕山中段北西向构造带由北西向展布的逆冲断层系统、伸展断裂系、走滑断裂及伴生同构造沉积组成. 基底卷入、指向北东的主要逆冲作用发生于174 168 Ma之间, 随即发生了花岗质岩浆侵入活动. 伴随着逆冲后伸展构造作用, 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晚期, 沿该带南西侧发育了北西向分布的土城子组、张家口组、义县组、九佛堂组等火山-沉积地层. 由于主要伸展断层的倾向位移量具有向东南方向逐渐增大的趋势, 因此, 火山活动和沉积作用显示出向东南方向迁移的特征. 九佛堂组沉积晚期及其以后, 北侧原物源区又发生向南西的逆冲作用, 在盆地东北缘逆冲断层下盘的九佛堂组地层形成了倒向南西的不对称向斜. 最后, 沿北西向构造带还发生了右行走滑运动. 该构造带醒目的地貌-构造表现以及频繁的地震活动表明, 在新生代以来它仍然具有很高的构造活动性. 该构造带在空间上与地质、地球物理研究所揭示的基底断裂构造基本吻合, 因此, 其中生代构造活动可以看作是在有利的区域构造应力作用下基底构造活化的结果. 这种基底构造活化可能是板内变形和板内造山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600 / 612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中国大陆东部新构造期北西向断裂带的初步探讨 [J].
徐杰 ;
马宗晋 ;
陈国光 ;
周本刚 ;
李祥根 ;
楚全芝 .
地学前缘, 2003, (S1) :193-198
[2]  
华北地区活动地块与强震活动[J]. 韩竹军,徐杰,冉勇康,陈立春,杨晓平.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S1)
[3]   冀北早白垩世火山-沉积作用及构造背景 [J].
邵济安 ;
张履桥 ;
储著银 .
地质通报, 2003, (06) :384-390
[4]   张家口组火山岩SHRIMP定年及其重大意义 [J].
牛宝贵 ;
和政军 ;
宋彪 ;
任纪舜 .
地质通报, 2003, (02) :140-141
[5]   华北地区近期地壳水平运动的非震负位错反演 [J].
张希 ;
江在森 ;
张晓亮 ;
王双绪 .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02, (03) :40-45
[6]   渤海周围地震构造带的前兆异常分布与震情趋势估计的研究 [J].
郑文俊 ;
邵永新 .
地震, 2002, (03) :33-38
[7]   燕山板内造山带中段近东西向中生代右行走滑构造系统 [J].
张长厚 ;
宋鸿林 ;
王根厚 ;
颜丹平 ;
孙卫华 .
地球科学, 2001, (05) :464-472
[8]   张家口——蓬莱断裂带的分段特征 [J].
高战武 ;
徐杰 ;
宋长青 ;
孙键宝 .
华北地震科学, 2001, (01) :35-42+54
[9]   张家口-蓬莱断裂带的中长期强地震危险性研究 [J].
傅征祥 ;
刘杰 ;
刘桂萍 .
中国地震, 2000, (04) :43-50
[10]   迁安—青龙4.2级地震的短临预报 [J].
赵硕 ;
尹宝军 ;
王广生 ;
杨树林 ;
赵冰洁 .
华北地震科学, 2000, (02) :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