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板内造山带中段近东西向中生代右行走滑构造系统

被引:43
作者
张长厚
宋鸿林
王根厚
颜丹平
孙卫华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关键词
走滑断裂系统; 走滑双重构造; 板内造山带; 燕山; 河北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阐述了分布于燕山板内造山带中段的近东西向中生代右行走滑构造系统的几何学与运动学特征 .指出该右行走滑断裂系统由古北口 -平泉断裂和密云 -喜峰口 -锦西断裂两条主干断裂 ,以及夹于其间的北西向张性断层和张裂脉、北东向压性断层和褶皱等共同组成 .近东西向主干断裂具有右行右列“P破裂”结构形式 ,北西向的张性断层和张裂脉则具有“T破裂”性质 .主干断裂与北东向压性断裂和褶皱构成了一幅右行走滑双重构造 (strike slipduplexes)格局 ,而不是不同期次变形的产物 .该走滑断裂系统形成于侏罗纪末—早白垩世初( 14 7~ 13 2Ma) .由于它恰好构成了位于辽西的走向北东、向南东逆冲的逆冲推覆构造系统与冀北、冀西北地区北东走向、上盘向北西逆冲的推覆构造的转换和调节部位 ,所以本文提出了一个右行走滑构造系统的统一构造模式 .在该模式中 ,辽西和冀北、冀西北同时代而运动方向相反的逆冲构造系统分别构成了近东西向右行走滑系统的断盘前缘挤压逆冲构造区 .认为形成该时期燕山板内造山带总体构造格局的区域构造作用方式是 :在总体北西 -南东向挤压的一级构造应力场作用下 ,造山带北部的块体相对于中生代华北地台为主体的块体做向东的右行运动 .从更大尺度上看 ,在华北克拉通与西伯利亚板块之间的构造
引用
收藏
页码:464 / 472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北京大学国际地质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M].北京大学地质学系编;李茂松主编;.地震出版社.1998,
[2]  
中国东部内蒙古-燕山造山带晚古生代晚期-中生代的造山作用过程.[M].王瑜著;.地质出版社.1996,
[3]  
航空航天遥感技术地学应用研究.[M].张雍主编;.地质出版社.1993,
[4]   辽西金-羊盆地西缘断裂演化历史研究 [J].
周立岱 ;
赵明鹏 .
辽宁地质, 1999, (04) :11-16
[5]   华北北部侏罗纪大型推覆构造带前缘盆地沉积特征和成因机制初探 [J].
和政军 ;
王宗起 ;
任纪舜 .
地质科学, 1999, (02) :61-70
[6]   燕山—阴山地区晚侏罗世强烈推覆—隆升事件及沉积响应 [J].
和政军 ;
李锦轶 ;
牛宝贵 ;
任纪舜 .
地质论评, 1998, (04) :407-418
[7]   论河北省兴隆一带东西向走滑断裂系统 [J].
张新虎 ;
宋鸿林 .
中国区域地质, 1997, (02) :69-76
[8]   燕山板内造山带中生代逆冲推覆构造及其与前陆褶冲带的对比研究 [J].
张长厚,宋鸿林 .
地球科学, 1997, (01) :33-36
[9]   冀北崇礼—赤城大断裂的多相逆冲——兼论内蒙地轴隆升的构造制约因素 [J].
王国灿 ;
谭应佳 ;
王方正 .
地球科学, 1992, (06) :621-630
[10]   北京及附近元古宙裂谷槽中球斑花岗岩套的地球化学 [J].
郁建华 .
地质学报, 1990, (04) :322-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