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

被引:17
作者
程元荣
郑卫
机构
[1] 福建省微生物研究所
[2] 福建省微生物研究所 福州
[3] 福州
关键词
微生物; 生物活性物质; 研究进展;
D O I
10.13461/j.cnki.cja.002650
中图分类号
R969 [临床药理学];
学科分类号
100602 ; 100706 ;
摘要
微生物生物活性物质包括抗生素和非抗生素生物活性物质。每年发现近百个新微生物活性物质 ,其中新的非抗生素生物活性物质逐年增多 ,并在数量上超过抗生素。虽然放线菌仍是主要产生菌 ,但近年来真菌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报道逐年增多。据已报道的资料 ,作者认为 :小单孢菌、稀有放线菌和多粘菌是寻找新微生物生物活性物质的重要菌源。海洋微生物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的多样性以及化学物质的独特性吸引人们涉足海洋微生物索取新药物。尽管从海洋微生物筛选获得新药的机率高 ,但是关键要解决海洋微生物的分离方法和培养方法。除研发全新化学结构的新生物活性物质外 ,应对以往研究过、但被暂时舍弃或未深入研究的“老抗生素”重新评价并开发为新的微生物活性物质。
引用
收藏
页码:632 / 64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日本微生物药物开发动态 [J].
李一青 .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2000, (04) :160-161+177
[2]   国外耐药菌情况及战胜耐药菌的途径 [J].
王以光 ;
杨厚 .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2000, (03) :97-101
[3]   四环素类抗生素的非抗菌特性 [J].
李灵芝 ;
张永亮 .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2000, (01) :35-37+44
[4]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抗心血管疾病效应 [J].
冯友根 ;
郭胜才 .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2000, (01) :16-17
[5]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临床拓宽应用研究 [J].
程书权 ;
马兴河 .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1999, (06) :253-258
[6]   小单孢菌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 [J].
程元荣 ;
黄威 .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1998, (06) :407-418+442
[7]   微生物产生的免疫抑制剂 [J].
程元荣 .
中国抗生素杂志, 1996, (S1) :24-35
[8]   Use of mycophenolate mofetil for prevention of acute rejection in renal transplantation [J].
Carl, S ;
Wiesel, M ;
Staehler, G .
UROLOGE-AUSGABE A, 1998, 37 (03) :282-286
[9]  
Ziracin, a novel oligosaccharide antibiotic. Ganguly A K. Journal of Antibiotics . 2000
[10]  
Marine natural products. Faulkner DJ. Natural Product Reports .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