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西黄土区不同密度刺槐林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被引:14
作者
常译方 [1 ]
毕华兴 [1 ,2 ]
许华森 [1 ]
廖文超 [1 ]
蔡智才 [1 ]
王丹 [1 ]
机构
[1]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2] 山西吉县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关键词
晋西黄土区; 刺槐; 土壤储水量; 土壤水分亏缺度; 土壤水分补偿度;
D O I
10.13870/j.cnki.stbcxb.2015.06.040
中图分类号
S714.2 [森林土壤理化性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晋西黄土区蔡家川流域刺槐林地调查的基础上,选择密度为1 400株/hm2与2 200株/hm2的刺槐林地分别代表研究区低密度和高密度的刺槐林,并以裸地作为对照。通过设立固定样地,定位观测样地0—150cm土层的土壤水分,研究不同密度刺槐林地土壤水分状况及时空变化规律,并以土壤水分亏缺度和补偿度研究试验区降雨对刺槐林地土壤水分补偿与恢复效应。结果表明:(1)低密度刺槐林年平均土壤储水量比高密度刺槐林年平均土壤储水量绝对值高7.49mm,且低密度刺槐林达到土壤适宜储水量的天数比高密度刺槐林多60d;(2)从土壤剖面的垂直方向看,高密度和低密度刺槐林对30—150cm土层土壤水分消耗量无明显差异,但高密度刺槐林对表层土壤(0—30cm)的消耗远大于低密度刺槐林;(3)综合考虑不同降雨强度下土壤水分恢复程度、降雨补偿土壤深度等指标,研究区高密度刺槐林地土壤水分亏缺相对较大,研究区自然降雨不足以充分补给土壤水分,而低密度刺槐林地土壤水分经降雨补给可恢复到较高的水平。总体来看,研究区低密度刺槐林地土壤水分状况较好,建议研究区刺槐林种植密度以不超过1 400株/hm2为宜。
引用
收藏
页码:227 / 23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晋西苹果-大豆间作土壤水分的时空分布特征 [J].
高路博 ;
毕华兴 ;
许华森 ;
廖文超 ;
潘迪 ;
次仁曲西 .
水土保持通报, 2014, 34 (06) :327-331+337
[2]   晋西苹果与大豆间作系统土壤养分分布特征 [J].
廖文超 ;
毕华兴 ;
高路博 ;
许华森 ;
常译方 .
水土保持通报, 2014, 34 (03) :252-256
[3]   晋西黄土区刺槐林地土壤水分对降雨的响应 [J].
鲍彪 ;
毕华兴 ;
云雷 ;
高路博 ;
许华森 ;
安云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2, 34 (02) :84-89
[4]   黄土半干旱区林草复合优化配置与结构调控研究进展 [J].
高路博 ;
毕华兴 ;
云雷 ;
刘李霞 ;
朱悦 .
水土保持研究, 2011, 18 (03) :260-266
[5]   黄土高原坡面刺槐林土壤水分生态位特征分析 [J].
孟秦倩 ;
蔡焕杰 ;
王健 ;
张青峰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9, 27 (06) :89-92+101
[6]  
Impact of Gully on Soil Moisture of Shrubland in Wind-Water Erosion Crisscross Region of the Loess Plateau.[J].R. HORTON;.Pedosphere.2008, 05
[7]   晋西黄土区主要造林树种林地土壤水分生态条件分析 [J].
陈丽华 ;
鲁绍伟 ;
张学培 ;
余新晓 ;
孙中峰 .
水土保持研究 , 2008, (01) :79-82+86
[8]   晋西黄土区主要造林树种合理林分密度计算与分析 [J].
武思宏 ;
朱清科 ;
余新晓 ;
张学培 .
水土保持研究 , 2008, (01) :83-86
[9]   延安丘陵沟壑区果园土壤储水量动态研究 [J].
孟秦倩 ;
王健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11) :161-164+170
[10]   晋西黄土丘陵区坡面刺槐林地土壤水分研究 [J].
孙中峰 ;
周玉喜 ;
朱金兆 ;
张学培 ;
李玉琛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7, (05) :4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