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密度和样式对强筋小麦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

被引:22
作者
张全国
马瑞昆
贾秀领
张丽华
杨利华
机构
[1]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
关键词
强筋小麦; 种植密度; 种植样式; 产量; 产量构成;
D O I
10.16318/j.cnki.hbnykx.2006.02.003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以中强筋小麦和一般高产品系为试材,比较了不同种植密度和样式对产量以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种植密度下的产量水平为中密度>高密度>低密度;4种种植样式的产量效应为等窄行>1窄1宽>等宽行>2窄1宽;品种间产量差异显著,与筋力强弱有关。穗数随种植密度增大或平均行距减小而递增,穗粒数和千粒重变化趋势相反。不同强筋小麦品种实现高产的适宜种植密度和样式不同。
引用
收藏
页码:11 / 1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行距对不同株型小麦产量性状的影响 [J].
吴玉娥 ;
韩占江 ;
薛香 ;
郜庆炉 ;
梁云娟 .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3) :14-16
[2]   行距对超高产小麦冠层结构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J].
吴玉娥 ;
郜庆炉 ;
薛香 ;
梁云娟 ;
韩占江 .
河南农业科学, 2005, (09) :16-20
[3]   种植密度对不同筋力型小麦品种荧光动力学参数及产量的影响 [J].
郭天财 ;
王书丽 ;
王晨阳 ;
张慧琴 ;
方保停 .
麦类作物学报, 2005, (03) :63-66
[4]   面条专用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及品质的密度效应研究 [J].
张保军 ;
由海霞 ;
海江波 ;
魏益民 .
西北农业学报, 2002, (03) :29-32
[5]   黄淮麦区冬小麦超高产栽培的理论与实践 [J].
于振文 ;
田奇卓 ;
潘庆民 ;
岳寿松 ;
王东 ;
段藏禄 ;
段玲玲 ;
王志军 ;
牛运生 .
作物学报, 2002, (05) :577-585
[6]   种植方式对小麦产量及品质影响的研究 [J].
张保军 ;
由海霞 ;
海江波 .
陕西农业科学, 2002, (04) :1-2
[7]   黄淮冬麦区超高产小麦品种的产量结构模式研究 [J].
崔党群 ;
张娟 ;
闻捷 ;
王俊振 .
华北农学报, 2001, (04) :1-6
[8]   种植密度对超高产小麦生育后期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J].
王之杰 ;
郭天财 ;
王化岑 ;
王永华 .
麦类作物学报, 2001, (03) :64-67
[9]   行距配置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J].
吕凤荣 ;
赵淑章 ;
杨胜利 ;
冯荣成 .
河南农业科学, 2000, (08) :10-11
[10]   品种、播期和密度对冬小麦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 [J].
王萍 ;
陶丹 ;
宋海星 ;
冉彦中 ;
陈玉江 ;
李建忠 ;
韩其俊 ;
王罡 .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1999, (06) :602-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