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长江中下游平原筑堤围垸与塘浦圩田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被引:12
作者
林承坤
机构
[1] 南京大学
关键词
三角洲; 河谷地貌; 长江中下游平原; 地理环境; 江汉平原; 汉江平原; 塘浦圩田; 河漫滩; 泛滥平原; 冲积平原; 荆江;
D O I
10.13671/j.hjkxxb.1984.02.001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未开发前的长江江汉平原和江南三角洲地理环境十分相似,同属低平的冲积平原,故筑堤御洪成为开垦的必要条件。江汉平原采用了筑堤围垸的开垦方式,使地表起伏增大,荆江、汉水河床淤高,沿岸河漫滩、穴口、水系与湖泊受到淤积,使泄洪和调节径流能力降低,破坏了地理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洪、涝、旱等灾害。江南三角州采取了塘浦圩田的开垦方式,不改变地表起伏,水系、湖泊都能得以长期保存,对某些不利的地理环境加以合理的改造,历史上洪、涝、旱等灾害显著减少。历史经验表明,对一个地区的建设,应根据其地理环境的特点,采取合理的开发方式。江南三角洲的塘浦圩田的开垦方式,是一个可供借鉴的范例。
引用
收藏
页码:101 / 11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