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南海“航行自由”问题的安全化建构及中国应对

被引:13
作者
邢瑞利 [1 ,2 ]
机构
[1] 南京大学
[2] 中共南通市委党校
关键词
南海“航行自由”; 美国; 安全化建构; 中美关系;
D O I
10.14015/j.cnki.1004-8049.2019.04.003
中图分类号
D993.5 [海洋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9 ; 030206 ; 030609 ;
摘要
安全化理论是哥本哈根学派的核心理论,其主要论点是安全并非客观既定而是"言语-行为"的主体间社会建构,任何问题都能被主观建构成安全问题。安全化包括三种建构路径:话语凸显与安全化启动、话语框定与安全化传播、话语定位与安全化行动。南海"航行自由"本不是安全问题,但近年来美国试图将之安全化。美国作为安全化主体,有意通过"话语凸显"方式宣布南海"航行自由"存在威胁;借助媒体载体渲染所谓的安全威胁,并进行"话语框定"将其定位成国家利益;最后通过"话语定位"采取行动措施应对,从而使南海"航行自由"迅速演变成中美乃至国际社会的焦点问题。美国较为成功的安全化取决于其拥有强大的传播和动员能力以及得天独厚的国内制度优势,并利用了南海安全困境下争端相关国家的忧虑情绪。鉴于此,中国需进行"去安全化"努力,促使美国的安全化只是一种主观意图。
引用
收藏
页码:25 / 39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49 条
[11]  
规范扩散视角下的南海安全秩序重塑研究[D]. 刘艳峰.南京大学. 2018
[12]  
话语操控与安全化—克林顿政府与小布什政府气候变化政策对比研究[D]. 艾喜荣.外交学院. 2016
[13]  
中国非传统安全研究报告[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余潇枫, 2017
[14]  
安全化困境[M]. 浙江大学出版社 , 段青, 2010
[15]  
社会与政治运动讲义[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赵鼎新著, 2006
[16]  
运动中的力量[M]. 译林出版社 , (美)西德尼·塔罗(SidneyTarrow)著, 2005
[17]  
新安全论[M]. 浙江人民出版社 , (英)巴瑞·布赞(BarryBuzan)等著, 2003
[18]  
Macrosecuritisation and security constellations: reconsidering scale in securitisation theory[J] . BUZAN,BARRY,W?VER,OLE.Review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 2009 (2)
[19]  
FRAMING PROCESSES AND SOCIAL MOVEMENTS: An Overview and Assessment[J] . Robert D. Benford,David A. Snow.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 2000
[20]  
United States-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National Security and Freedom Protection Act of 1997 .2 United States Congress. https://www.congress.gov/bill/105th-congress/senate-bill/1083 .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