锥栗自然居群ISSR-PCR分析技术的建立

被引:7
作者
刘国彬 [1 ,2 ]
龚榜初 [1 ]
罗正荣 [2 ]
机构
[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2] 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植物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锥栗; 自然居群; ISSR;
D O I
10.13925/j.cnki.gsxb.2009.01.022
中图分类号
S664.2 [栗];
学科分类号
090201 ;
摘要
提取野生锥栗的基因组DNA作为ISSR-PCR模板,对反应体系中的模板用量、Mg2+浓度、dNTPs浓度、引物浓度和TaqDNA聚合酶用量5个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梯度试验,并对扩增程序中的退火温度与循环次数进行了探讨,初步确立了适合野生锥栗的ISSR-PCR分析技术体系,即25μL反应体系中,模板DNA40或50ng、Mg2+2.25mmol.L-1、dNTPs0.2mmol.L-1、引物0.2μmol.L-1、TaqDNA聚合酶1.0U;PCR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3min;然后94℃变性45s,(Tm+2~4℃)退火45s,72℃延伸2min,共32个循环;最后72℃充分延伸5min;1.5%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扩增产物。
引用
收藏
页码:103 / 10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山东实生板栗居群遗传多样性ISSR分析 [J].
艾呈祥 ;
张力思 ;
魏海蓉 ;
金松南 ;
苑克俊 ;
刘庆忠 .
生物工程学报, 2007, (04) :628-633
[2]   应用ISSR-PCR分析蒙古栎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J].
张杰 ;
吴迪 ;
汪春蕾 ;
屈红军 ;
邹学忠 ;
杨传平 .
生物多样性, 2007, (03) :292-299
[3]   锥栗优良新品种‘锥栗YLZ25号’ [J].
龚榜初 ;
吴连海 ;
吴士元 ;
张汝忠 ;
张成岳 .
园艺学报, 2007, (01) :263-263
[4]   浙南闽北锥栗品种资源调查研究 [J].
吴连海 ;
龚榜初 ;
赖俊声 ;
周仙根 ;
叶增新 ;
叶金华 ;
毛昌福 .
浙江林业科技, 2007, (01) :33-37
[5]   珍珠黄杨DNA的提取方法比较及ISSR反应体系的优化 [J].
吕乐燕 ;
季孔庶 ;
黄焱 .
分子植物育种, 2007, (01) :145-150
[6]   山东板栗遗传多样性分析 [J].
艾呈祥 ;
余贤美 ;
张力思 ;
马玉敏 ;
苑克俊 ;
金松南 ;
刘庆忠 .
果树学报, 2006, (05) :681-684
[7]   燕山板栗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J].
王同坤 ;
董超华 ;
齐永顺 ;
张京政 ;
柏素花 ;
宋文静 ;
张开慧 .
果树学报, 2006, (04) :547-552
[8]   紫椴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J].
穆立蔷 ;
刘赢男 ;
冯富娟 ;
杨国亭 .
林业科学, 2006, (06) :26-31
[9]   福建建瓯锥栗、茅栗遗传多样性分析 [J].
沈永宝 ;
施季森 ;
林同龙 .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6) :15-17
[10]   柿属植物ISSR分析技术的建立 [J].
张青林 ;
罗正荣 .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04, (05) :521-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