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标准测度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被引:9
作者
毋晓蕾 [1 ,2 ]
汪应宏 [1 ]
陈常优 [3 ]
机构
[1] 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
[2]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法学院
[3] 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关键词
耕地保护; 经济补偿; 河南省;
D O I
10.15931/j.cnki.1006-1096.2014.06.004
中图分类号
F323.211 []; F323.89 [农村社会保障、福利事业];
学科分类号
0903 ; 120404 ;
摘要
随着人口不断增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耕地逐渐减少,必须确保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耕地,才能保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鉴于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标准的确定是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提出了耕地保护经济补偿盈余/赤字面积及其折算系数测算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耕地保护经济标准测算方法。同时以河南省为研究区域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耕地保护补偿激励的基础是耕地效益的外部性。强化耕地资源的价值核算,将置于公共领域耕地的生态环境价值和社会价值显化。(2)根据耕地的质量等级计算区域赤字/盈余。由于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耕地质量以及复种指数的差异较大,区域间单位耕地的产出也不同,因此在测算区域耕地保护面积时要根据耕地的质量等级进行折算。(3)耕地保护补偿标准需要根据实际进行修正。在耕地保护标准核算的基础上,要根据人们对耕地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支付意愿和能力,确定耕地保护补偿标准以纠正被扭曲了的耕地价值。
引用
收藏
页码:19 / 2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基于粮食安全的耕地保护补偿标准探讨 [J].
雍新琴 ;
张安录 .
资源科学, 2012, 34 (04) :749-757
[2]   重庆市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标准研究 [J].
廖和平 ;
王玄德 ;
沈燕 ;
邓健 .
中国土地科学, 2011, 25 (04) :42-48
[3]   基于外部性理论的区域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研究——以山东省潍坊市为例 [J].
苑全治 ;
郝晋珉 ;
张玲俐 ;
王博祺 ;
龙鑫 .
自然资源学报, 2010, 25 (04) :529-538
[4]   农户耕地保护补偿意愿及其影响机理研究 [J].
陈志刚 ;
黄贤金 ;
卢艳霞 ;
周建春 .
中国土地科学, 2009, 23 (06) :20-25
[5]   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机制之价值标准探讨 [J].
张效军 ;
欧名豪 ;
高艳梅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 (05) :154-160
[6]   一个基于专家知识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化方法 [J].
谢高地 ;
甄霖 ;
鲁春霞 ;
肖玉 ;
陈操 .
自然资源学报, 2008, (05) :911-919
[7]   基于粮食安全的耕地保护外部性补偿途径与机制设计 [J].
朱新华 ;
曲福田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04) :1-7
[8]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相关问题研究 [J].
朱礼龙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01) :47-50
[9]  
Monitoring an ecosystem at risk: What is the degree of grassland fragmentation in the Canadian Prairies?[J] . Laura Roch,Jochen A. G. Jaeger.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 2014 (4)
[10]  
Land-users’ perceptions and adaptations to climate change in Mexico and Spain: commonalities across cultural and geographical contexts[J] . Minerva Campos,Michael K. McCall,Marc González-Puente.Regional Environmental Change . 201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