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抑郁: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的调节

被引:22
作者
范兴华
陈锋菊
机构
[1]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科系
关键词
流动儿童; 歧视知觉; 抑郁; 应对方式; 社会支持;
D O I
10.16128/j.cnki.1005-3611.2012.04.010
中图分类号
B844.2 [青少年心理学]; R193 [卫生宣传教育]; D669.5 [青少年];
学科分类号
040202 ; 1004 ; 120402 ; 1204 ;
摘要
目的:考察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对歧视知觉与抑郁关系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个体歧视知觉问卷、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问卷对长沙市558名流动儿童进行调查。结果:歧视知觉对抑郁有显著正向预测(β=0.446,P<0.001);积极应对对歧视知觉与抑郁关系有增强作用;社会支持对积极应对的增强作用有缓冲效应。结论:积极应对、社会支持对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抑郁关系有共同调节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539 / 54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流动儿童的歧视知觉及与自尊的关系 [J].
刘霞 ;
申继亮 .
心理科学, 2010, 33 (03) :695-697
[2]  
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及其心理机制[J]. 蔺秀云,方晓义,刘杨,兰菁.心理学报. 2009(10)
[3]   流动儿童、留守儿童与一般儿童社会适应比较 [J].
范兴华 ;
方晓义 ;
刘勤学 ;
刘杨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05) :33-40
[4]   流调中心抑郁量表在我国青少年中的试用 [J].
陈祉妍 ;
杨小冬 ;
李新影 .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9, 17 (04) :443-445+448
[5]   应对方式在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孤独情绪关系上的调节作用 [J].
方晓义 ;
范兴华 ;
刘杨 .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8, (04) :9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