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溶血性弧菌实验室检测研究进展

被引:8
作者
张倩华
机构
[1] 广西那坡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关键词
副溶血性弧菌; 分离培养法; 聚合酶链反应;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378.3 [弧菌];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嗜盐性、引起人类肠胃炎的革兰阴性菌,通常栖息于温暖的海洋或河口环境中,与贝类有共生关系,带有毒力基因的菌株严重污染贝类[1]。近年来,由于贸易全球化,副溶血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呈上升趋势[2]。因此,早期诊断、及时预防和治疗是控制该病的关键。副溶血性弧菌实验室诊断常用的方法有细菌培养、分离及生化和血清学鉴定,免疫学检测,聚合酶链反应(PCR)和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等。本文将副溶血性弧菌检测技术进展综述如下。
引用
收藏
页码:5720 / 5722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6 条
  • [1] 副溶血性弧菌鞭毛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活性分析附视频
    张蕾
    张西萌
    张海予
    魏海燕
    马丹
    刘雪松
    曹栋
    曾静
    [J].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2013, (07) : 734 - 738
  • [2] 应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快速检测副溶血性弧菌
    吴家林
    沙丹
    孙燕萍
    马广源
    张敬平
    凌霞
    [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3, 23 (06) : 1481 - 1484
  • [3] Taq Man-MGB探针实时荧光PCR快速检测副溶血性弧菌的方法研究
    龚璞
    梅玲玲
    [J]. 浙江预防医学, 2013, 25 (05) : 92 - 94
  • [4] 三种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应用评价
    蒋晓慧
    [J]. 吉林医学, 2012, 33 (14) : 3008 - 3009
  • [5] 两种检测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方法的比较分析
    凌秀梅
    王艳琴
    陈冬梅
    杨红
    李俊霞
    周浩
    邓堃
    [J]. 生物技术进展, 2012, 2 (01) : 44 - 47
  • [6] 应用荧光抗体技术检测牙鲆体内的河流弧菌附视频
    鄢庆枇
    邹文政
    纪荣兴
    庄峙厦
    王小如
    [J]. 海洋科学, 2006, (04) : 16 -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