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体位固定技术对三维适形放疗中肺癌靶区勾画和计划的影响

被引:10
作者
任洪荣 [1 ]
周盛强 [2 ]
于大海 [1 ]
刘凌 [1 ]
管峦 [1 ]
闫勇 [1 ]
丁纪 [1 ]
机构
[1] 徐州市中心医院放疗科
[2] 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肿瘤科
关键词
肺癌; 放射治疗; 体位固定技术; 靶区体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34.2 [肺肿瘤];
学科分类号
100214 ;
摘要
目的分析三维适形放疗中采用不同的体位固定技术肺癌靶区勾画体积的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危及器官所受的照射剂量的变化。方法在经病理证实的肺癌患者中,选取肿瘤原发部位为下肺者15名,患者的KPS系数均≥70。对患者行热塑体膜固定或者真空垫固定加辅助人工腹带两种固定方法。对两种定位方法各行1次CT定位。同一患者的两组CT图像在计划系统上重建后均由同一医生勾画。对两次勾画的靶区进行相同机架角度射野方式和相同射野权重的治疗计划。利用计划系统运算获得脊髓和肺部的照射剂量值以及两次勾画的靶区体积,记录这些数值。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脊髓,肺部的照射剂量变化和肿瘤靶区体积的变化。结果共检测原发病灶15例。两次计划的脊髓受照射最大剂量平均变化为146.1 cGy,变化范围为(146.1±157.7)cGy,P=0.003;双肺V20平均变化为1.4%,变化范围为(1.4±1.0)%,P=0.000;双肺的V5平均变化为5.3%,变化范围为(5.3±3.8)%,P=0.000.GTV体积平均变化3.3 cm3,变化范围为(3.3±3.1)cm3,P=0.001;CTV体积平均变化9.0 cm3,变化范围为(9.0±9.2)cm3,P=0.002;PTV体积平均变化39.6 cm3,变化范围为(39.6±26.5)cm3,P=0.000。结论采用真空垫加人工腹带等辅助定位装置可以部分控制呼吸运动,减少肿瘤体积,从而减少肺部的照射剂量和脊髓的照射体积。但是否因此而提高处方剂量,获得更好的肿瘤控制概率需要更多的临床数据支持。
引用
收藏
页码:3572 / 3575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主动呼吸控制系统结合适形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剂量学分析 [J].
王健 ;
章娴 ;
朱姜轶 ;
鞠忠建 ;
曾昭冲 ;
丁祖泉 ;
吴铮 ;
钱杨 ;
田军 ;
张新 ;
金美玲 ;
郑雅蓉 ;
白春学 .
中国临床医学, 2008, (04) :483-485
[2]   应用电子射野影像系统提高肺癌放疗适形摆位精确性的临床研究 [J].
刘凌 ;
任洪荣 ;
管峦 ;
于大海 .
徐州医学院学报, 2008, (08) :540-542
[3]   hPET/CT改进非小细胞肺癌调强放疗靶区勾画的研究 [J].
石安辉 ;
朱广迎 ;
余荣 .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6, (12) :1898-1902
[4]   应用电子射野影像系统(EPID)提高放疗摆位精确性的临床研究 [J].
管峦 ;
刘凌 ;
孙凌飞 ;
阎勇 ;
张献春 .
中国医师杂志, 2006, (12) :1688-1690
[5]   真空袋体位固定技术临床应用价值的研究 [J].
苏建新 ;
吴裕起 ;
黄峻 ;
林承光 ;
刘慧 ;
黄晓延 .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05, (02) :56-57
[6]  
肿瘤放射物理学[M]. 原子能出版社 , 胡逸民主编,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