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杆菌介导法将Bt(cryⅠA)基因导入大豆的研究

被引:5
作者
曲姗姗 [1 ,2 ]
刘丽君 [1 ]
寇坤 [1 ,2 ]
唐晓飞 [1 ]
杨喆 [1 ]
机构
[1]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
[2] 东北农业大学研究生院
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关键词
大豆; Bt基因; 遗传转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65.1 [大豆];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构建含有Bt(cryⅠA)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3300-Bt,以大豆子叶节为受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Bt基因导入大豆品种黑农37中,获得转基因植株。并进行大豆的再生和遗传转化系统优化的研究,以获得较高的转化率。结果表明:在6-BA浓度为1.7mg·L-1时,丛生芽分化率最高。确定该品种大豆在丛生芽分化阶段的草铵膦筛选浓度为3.5mg·L-1。获得转化质粒pCAMBIA3300-Bt的转基因植株,其中T1代PCR阳性植株19株。采用real-timePCR的方法对T1代抗性植株进行Bt基因的转录水平的分析,初步证明Bt基因已整合到受体大豆的基因组内。
引用
收藏
页码:186 / 190+194 +19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实时荧光PCR技术定量检测转基因大豆方法的研究 [J].
吴影 ;
宋丰顺 ;
陆徐忠 ;
赵伟 ;
杨剑波 ;
李莉 .
作物学报, 2007, (10) :1733-1737
[2]   改良大豆子叶节再生体系的研究 [J].
李明春 ;
蔡易 ;
赵桂兰 ;
财音青格乐 ;
周皓 ;
孙伟 ;
邢来君 .
作物学报, 2006, (02) :223-227
[3]   大豆子叶节再生影响因素的研究 [J].
刘北东 ;
朱延明 ;
李海燕 ;
杨谦 .
大豆科学, 2002, (02) :88-92
[4]   影响大豆子叶节丛生芽形成的诱导因子研究 [J].
王萍 ;
王军军 ;
商德虎 ;
王罡 .
吉林农业科学, 2001, (06) :20-23+29
[5]   大豆组织培养再生植株研究 [J].
袁鹰 ;
刘德璞 ;
郑培和 ;
徐文静 ;
李海龙 .
大豆科学, 2001, (01) :9-13
[6]   Production of transgenic soybean lines expressing the bean pod mottle virus coat protein precursor gene [J].
Di, R ;
Purcell, V ;
Collins, GB ;
Ghabrial, SA .
PLANT CELL REPORTS, 1996, 15 (10) :746-750
[7]  
Real-time detection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soya using lightcycleand ABI 7700 plantforms with TaqMan,Scorpion,and SYBRGreen I Chemistries .2 Terry Catherine F,Shanahan Della J,Ballam Lydia D,et al. J.AOAC international .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