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生产网络视角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于政治经济学的理论逻辑和经验证据

被引:36
作者
谢富胜 [1 ]
高岭 [1 ]
谢佩瑜 [2 ]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2] 不详
关键词
生产网络; 生产方式创新; 关键部件创新; 乡村振兴;
D O I
10.19744/j.cnki.11-1235/f.2019.0150
中图分类号
F113 [世界经济问题]; D035 [国家行政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摘要
本文从经济全球化进程考察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研究发现,我国自2000年左右深度融入全球生产网络所形成的投资、出口联动增长模式支撑了2000~2007年的高速增长,新常态源于支撑2000年以来增长模式的社会经济条件遭到破坏。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的过程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把过剩的产能转移到中部农村地区的地下管网建设,修复资本的同时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与此同时,企业要努力建设关键部件开发平台,推进关键部件创新,获得全球制造的标准制定权。通过构建集成创新的核心企业和不同层次的模块化生产企业之间的国内生产网络,满足我国标准化需求和个性化需求并存的动态需求结构。
引用
收藏
页码:89 / 101+118 +118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80 条
[71]   一个中国经济发展的模型 [J].
李系 ;
刘学文 ;
王勇 .
经济学报, 2014, 1 (04) :1-48
[72]   理解国有经济:产业控制的政治经济学视角 [J].
杨其静 .
学术界, 2014, (07) :19-21
[73]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时间演进及空间机制分解:1952-2012 [J].
王欣亮 ;
严汉平 ;
刘飞 .
当代经济科学, 2014, 36 (03) :1-10+124
[74]   基于空间异质性视角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研究 [J].
孙久文 ;
姚鹏 .
上海经济研究, 2014, (05) :83-92
[75]   世界经济的新格局与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前景 [J].
韦森 .
南方经济, 2014, (02) :1-23
[76]   上游垄断、非对称竞争与社会福利——兼论大中型国有企业利润的性质 [J].
刘瑞明 ;
石磊 .
经济研究, 2011, 46 (12) :86-96
[77]   新中国工业化的路径与建树 [J].
董志凯 .
中共党史研究, 2009, (09) :3-14
[78]   模块化生产方式的影响——以汽车业模块化生产网络发展为例 [J].
林季红 .
中国经济问题, 2009, (04) :37-42
[79]   企业网络:激进学者的分析范式 [J].
谢富胜 .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6, (07) :25-30
[80]   从国际比较看我国劳动力价格水平的优势及趋势 [J].
陈俊 .
中国经贸导刊, 2006, (08) :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