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7 条
辽河盆地欧利坨子富钾质火山岩特征与成因探讨附视频
被引:7
作者:
张建龙
[1
]
蒋少涌
[1
]
白玉英
[2
]
孙娜
[3
]
王睿
[3
]
机构:
[1] 成矿作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2] 辽河油田录井公司
[3] 中油辽河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来源:
关键词:
富钾质火山岩;
喷发方式;
地球化学;
测井;
辽河盆地;
D O I:
10.16108/j.issn1006-7493.2006.02.016
中图分类号:
P588.14 [喷出岩(火山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欧利坨子位于辽河盆地东部凹陷中段,是新生代古近纪火山活动非常强烈的地区,主要岩性为玄武岩、粗面岩和火山碎屑岩。对该区富钾质火山岩(粗面岩)的喷发特征、喷发年代、地球化学和成因进行了研究。火山口位于该区的中部,属于裂隙式喷发,弧形裂隙的两端喷发强度大,并在晚期形成了破火山口。粗面岩的KAr年代学和地球化学表明,它们形成于沙三时期(38.0~43.0Ma),具有富碱(K2O+Na2O=10.22%~12.47%)、富钾(K2O/Na2O=0.69~1.88)、高铝(Al2O3=17.82%~19.44%)、低钛(TiO2=0.19%~0.67%)的特点,属于典型的钾玄岩系。粗面岩的分布受火山裂隙控制,同时也受区域的断裂活动影响。在该区富钾质岩浆喷发前后,华北东部中、新生代构造体制存在由EW向挤压构造向NNE向以伸展为主的构造格局、由板缘向板内构造环境的重大转折,郯庐断裂由左旋走滑变为右旋走滑,辽河盆地在沙三期进入大幅度张裂期。欧利坨子富钾质火山岩的形成是裂谷期岩石圈伸展作用的产物,是玄武质岩浆经过大比例分离结晶作用的产物,可能与晚中生代太平洋板块俯冲残片的部分熔融有密切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271 / 280
页数:10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