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态度能够影响货币政策效果吗?——理性预期框架下的中国经验

被引:2
作者
姚东旻 [1 ]
李军林 [2 ]
田娇 [3 ]
机构
[1]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2]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3] 重庆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关键词
货币中性; 理性预期; 风险厌恶; 状态空间模型; 时变参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20 [货币理论];
学科分类号
020101 ; 020203 ; 020204 ;
摘要
货币是否中性,货币发行与通货膨胀的关系,是货币经济学最为本质的两个问题,对其不同理解构成宏观经济学在货币领域的不同流派。本文沿着理性预期学派的思路,在一个考虑实际供给冲击和货币发行冲击的随机封闭环境里,讨论具备理性预期的参与人如何对这些冲击做出最优反应,总体又如何将这些反应加总,从而得出货币发行与人均产出、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函数关系及其解析解。理论模型的结论是,理性预期并非一定导致货币中性,经济体中参与人的风险厌恶程度、效用函数都和货币是否中性高度相关。作为模型的验证,本文运用中国1996至2013年间季度数据,在经典的生产函数基础上结合模型导出的总体方程,采用联立方程组GMM估计方法,在状态空间模型下检验了时变参数的趋势和相关性,实证结果支持了理论推断:第一,消费者风险厌恶程度与货币政策的实际产出效应负相关,即风险厌恶越高,货币中性越强;第二,通胀与产出的相关性如模型所得,亦正亦负,受货币政策冲击的方差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33 / 46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我国通货膨胀决定因素的计量分析 [J].
王金明 .
统计研究, 2012, 29 (04) :44-50
[2]   基于生产函数法的潜在产出估计、产出缺口及与通货膨胀的关系:1978~2009 [J].
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课题组 ;
杨国中 ;
李宏瑾 .
金融研究, 2011, (03) :42-50
[3]   理性预期学派货币中性理论在中国的实证检验 [J].
甘小军 ;
高珊 .
经济问题, 2011, (03) :8-10
[4]   中国居民消费需求不足原因研究——基于中国城乡分省数据 [J].
方福前 .
中国社会科学, 2009, (02) :68-82+205
[5]   中国资本存量K的再估算:1952~2006年 [J].
单豪杰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8, 25 (10) :17-31
[6]   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 [J].
张军 ;
吴桂英 ;
张吉鹏 .
经济研究, 2004, (10) :35-44
[7]   货币是中性还是非中性?——兼论我国就业问题的对策选择 [J].
邱崇明 .
财贸经济, 2003, (09) :25-29
[8]   货币供给对产出与价格影响的变动性 [J].
冯春平 .
金融研究, 2002, (07) :18-25
[9]   长期货币中性:理论及其中国的实证 [J].
陆军 ;
舒元 .
金融研究, 2002, (06) :32-40
[10]   货币政策无效性命题在中国的实证研究 [J].
陆军 ;
舒元 .
经济研究, 2002, (03) :21-2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