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之间互作效应及其生理机制

被引:23
作者
秦娟
上官周平
不详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 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3] 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陕西杨凌
[4] 陕西杨凌
关键词
互作效应; 植物间作; 他感机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311 [作物生理学];
学科分类号
090302 ;
摘要
在分析不同植物互作效应的基础上,就互作效应在农林复合系统中对植物体内养分、土壤养分有效性及植物生物学产量等的影响进行了概述,(1)互作促进了植物根系生长,使植物根系表现出较强的竞争作用,也有利于根系间的养分竞争;(2)植物之间的他感作用普遍存在于自然生态系统及栽培生态系统中,在植物资源配置时应充分利用这种相生相克作用;(3)互作促使植物体内的养分转移,改善体内的养分状况,达到植物之间养分互补;(4)互作可以有效地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的养分状况和根际养分吸收环境,维持植物生产力;(5)互作能更有效地利用光、热、水、土和养分等资源,并减轻病虫危害,表现出明显的产量优势。在豆科与非豆科植物互作中,豆科植物的生物固氮作用为其互作植物提供了氮素营养保证,这种形式互作的产量优势通常在缺氮情况下表现更为明显。
引用
收藏
页码:225 / 23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不同禾本科作物与花生混作对花生根系质外体铁的累积和还原力的影响 [J].
左元梅 ;
张福锁 .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02) :221-225
[2]   大豆-柑桔间作系统中作物对磷的吸收利用特性 [J].
周卫军 ;
王凯荣 ;
李合松 .
生态学报, 2003, (12) :2565-2572
[3]   旱作水稻与花生间作系统中的氮素固定与转移及其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J].
褚贵新 ;
沈其荣 ;
曹金留 ;
茆泽圣 ;
钟增涛 ;
赵龙 .
土壤学报, 2003, (05) :717-723
[4]   黄土高原土壤水分与植被生产力的关系 [J].
张雷明 ;
上官周平 .
干旱区研究, 2002, (04) :59-63
[5]   玉米/小麦间作对根际土壤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J].
郝艳如 ;
劳秀荣 ;
孟庆强 ;
赵新峰 .
中国农学通报, 2002, (04) :20-23
[6]   混交林种间养分关系研究进展 [J].
蒋三乃 ;
翟明普 ;
贾黎明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1, (02) :72-77
[7]   小麦-大豆间作中小麦对大豆磷吸收的促进作用 [J].
李隆 ;
李晓林 ;
张福锁 .
生态学报, 2000, (04) :629-633
[8]   沙棘对中国亚湿润干旱区杨树人工林生长与生产力的影响(英文) [J].
刘世荣 .
植物生态学报, 2000, (02) :169-174
[9]   根际微生态系统中豆科植物-根瘤菌共生固氮及其在可持续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J].
刘永秀 ;
张福锁 ;
毛达如 .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1999, (04) :28-33
[10]   春小麦大豆间作条件下作物养分吸收积累动态的研究 [J].
李隆 ;
杨思存 ;
孙建好 ;
李晓林 ;
张福锁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1999, (02) :6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