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化小生产:一个现代化理论分析框架——基于浙江改革开放三十年现代化实践的研究

被引:9
作者
杨建华
机构
[1]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
关键词
现代化; 社会分工; 社会化小生产;
D O I
10.19626/j.cnki.cn31-1163/f.2008.07.002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年的现代化实践有否形成现代化的"地方性知识"?这些现代化的地方性知识是否具有一定的共性和普遍意义,能否丰富和完善已有的现代化理论知识?它对中国正在进行的现代化具有什么样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与此紧密关联的问题就是:现代工业的发展是否只能是一种高度集中化的大生产方式,还是同时存在着一条分散化工业发展的道路?现代社会生产组织是否必然如韦伯所说的企业与家庭、家族的分离?现代化的过程是否就是传统的消解与现代性确立的过程?这些的问题都使我们深深感到有必要深入研究中国地方的现代化发展实际历史,提出符合"社会事实"与历史逻辑相统一的本土性的解释框架和理论概念,社会化小生产的理论框架的提出正是这种努力的一种尝试。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以"社会事实"为依据,以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浙江现代化实践为主要分析对象,深入研究阐述了"社会化小生产"是一种以家庭或家族为基本生产单位、以社会分工和市场为联结纽带的生产方式。这一生产方式的重要特征是以家庭、家族为主要生产组织,以亲缘、地缘、业缘为主要生产网络,以分散化、专业化、小规模为主要生产形式,以市场和社会分工体系为主要联结纽带。认为它与中国现阶段的国情相吻合,是中国现代化发展一条可资深入探索、观照的发展路径,并可为现代化知识体系注入中国"地方性知识"元素。
引用
收藏
页码:3 / 19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21]  
列宁选集[M]. 人民出版社 ,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 1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