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亚湾浮游植物群落特征

被引:85
作者
孙翠慈 [1 ]
王友绍 [1 ]
孙松 [2 ]
张凤琴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群落特征; 大亚湾;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于2002年冬、春、夏和秋季对大亚湾浮游植物进行采样调查,分析了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丰度、优势种、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特征和平面分布特征。并讨论了浮游植物与营养盐、水温及环流等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2002年大亚湾浮游植物共鉴定出48属114种(包括变型和变种),丰度范围在5.79×1045.37×106cells/m3之间,平均值为1.14×106cells/m3。其中硅藻共37属84种,其种数和细胞丰度都占绝对优势,平均丰度为1.08×106cells/m3,其次为甲藻,9属23种,平均丰度为9.91×104cells/m3。此外还鉴定出蓝藻和金藻。大亚湾浮游植物丰度变化呈单一周期型,春夏季高,秋冬季节低。虽然硅藻的丰度占优势,但秋季硅藻丰度降低(占总丰度75.8%)使甲藻和蓝藻所占比例上升。研究得出春夏季大亚湾浮游植物主要以沿岸暖水性种类为主,秋季和冬季除沿岸暖水种之外,广布种和大洋种也较多,尤其在冬季后者占优势。大亚湾浮游植物优势种类多,不同季节既有交叉又有演替。与以往调查资料相比,部分优势种发生变化,优势程度顺序和细胞丰度发生了一定改变,个体较大的细胞丰度优势逐渐增加。另外,受季风、潮流、地理位置及人类活动影响,大亚湾浮游植物丰度和群落结构有一定的季节和平面分布特征。大亚湾浮游植物的多样性在夏季偏低,尤其在大亚湾核电站和大鹏澳养殖区附近表现明显。大亚湾浮游植物的丰度、种数、优势种演替及群落结构等其它群落特征与营养盐尤其是氮、磷和N/P、水温、环流等环境因子密切相关。
引用
收藏
页码:3948 / 3958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1]   大亚湾海区营养盐的变化及富营养化研究 [J].
彭云辉 ;
孙丽华 ;
陈浩如 ;
王肇鼎 .
海洋通报, 2002, (03) :44-49
[12]   大亚湾海域低营养盐维持高生产力的机制探讨Ⅰ [J].
郑爱榕 ;
沈海维 ;
刘景欣 ;
李文权 ;
陈清花 .
海洋科学, 2001, (11) :48-52
[13]   广东大亚湾藻类水华的动力学分析Ⅰ.藻类水华的生消过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J].
徐宁 ;
陈菊芳 ;
王朝晖 ;
王艳 ;
黄伟健 ;
齐雨藻 ;
不详 .
海洋环境科学 , 2001, (02) :1-6+12
[14]   大亚湾营养物质变异特征 [J].
丘耀文 .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1, (01) :85-93
[15]   氮磷营养盐影响海水浮游硅藻种群组成的初步研究 [J].
曲克明 ;
陈碧鹃 ;
袁有宪 ;
辛福言 .
应用生态学报, 2000, (03) :445-448
[16]   大亚湾水域浮游植物群落特征的统计分析 [J].
周贤沛 ;
林永水 ;
王肇鼎 .
热带海洋, 1998, (03) :57-64
[17]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编].大亚湾海洋生态文集[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0
[18]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编].大亚湾海洋生态文集[M].北京:海洋出版社,1989
[19]  
徐恭昭等著.大亚湾环境与资源[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