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光合生理生态的研究——第2报 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光合作用特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26
作者
杨文杰
苗以农
机构
[1] 东北师范大学生物系
关键词
栽培大豆; 野生大豆; 野大豆; 光合作用速率; 光合作用特性; 光合生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研究了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不同生育时期的光合作用速率、叶绿素含量、叶片全氮含量以及不同光照强度、光质、温度下的光合作用速率。并将野生大豆同栽培大豆光合特性作了比较。野生大豆光合作用速率比栽培大豆低。野生大豆的光饱和点为4万米烛光,栽培大豆为6万米烛光。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不同生育时期叶绿素含量都显著不同。叶绿素含量与光合作用速率在鼓粒期呈显著正相关。野生大豆单位叶片鲜重叶绿素含量高于栽培大豆,其叶绿素a和b的比值小于栽培大豆,叶绿素b的相对含量高于栽培大豆,但野生大豆单位叶面积叶绿素含量低于栽培大豆。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不同生育时期叶片全氮含量差异均显著,叶片含氮量与光合作用速率在鼓粒期呈显著正相关。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在白光下光合作用速率最高,在红光、蓝光和绿光下偏低。野生大豆在蓝绿光下的光合效率相对高于栽培大豆。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的光合作用最适温度为25—30℃。野生大豆同栽培大豆相比具有阴生植物的某些光合特性。
引用
收藏
页码:83 / 9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大豆品种(系)间光合活性的差异及其与产量的关系 [J].
杜维广 ;
王育民 ;
谭克辉 .
作物学报, 1982, (02) :131-135
[2]   大豆叶片某些有机物质含量的日变化 [J].
苗以农 ;
周兴灏 ;
姜兆俊 ;
李春荣 .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2, (01) :59-64
[3]   吉林省野生大豆资源研究初报 [J].
郑惠玉 ;
陈化东 .
中国农业科学, 1980, (04) :26-32
[4]   大豆的氮磷营养试验报告 [J].
王连铮 ;
商绍刚 ;
饶湖生 ;
蒋青人 ;
解玉梅 .
中国农业科学, 1980, (01) :61-69
[5]   大豆氮磷营养的初步研究 [J].
王连铮 ;
饶湖生 ;
商绍刚 ;
蒋青人 ;
解玉梅 .
植物生理学通讯, 1966, (05) :33-41
[6]  
光合作用.[M].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光合作用研究室 编辑.科学出版社.1979,
[7]  
作物的光合作用与物质生产.[M].[日]户刈义次 主编;薛德榕 译.科学出版社.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