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地区冬小麦生产潜力数值模拟

被引:4
作者
邬定荣 [1 ]
刘建栋 [1 ]
刘玲 [1 ]
姜朝阳 [1 ]
于强 [2 ]
机构
[1]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与农业气象研究所
[2] Plant Functional Biology&Climate Change Cluster,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ydney,PO Box Broadway,NSW ,Australia
关键词
华北地区; 冬小麦; 光温生产潜力; 气候生产潜力; EOF;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1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利用自然正交分解(EOF)对由机理性作物生长模型模拟的华北地区冬小麦的光温和气候生产潜力结果进行了分析,揭示生产潜力在时空上的分异规律。首先在中国科学院禹城综合试验站进行了冬小麦田间试验,测定了冬小麦生理生态及干物质积累过程等试验数据。根据试验数据对WOFOST模型进行了改进,获取了相关模型参数并对模型进行了充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冬小麦生长过程。随后利用验证后的WOFOST模型模拟了华北地区42个站点1961—2006年冬小麦的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并对其进行EOF分析。结果表明华北地区光温生产潜力呈东北高西南低的变化趋势,气候生产潜力大致呈南高北低的趋势,该结果与以往研究结果较为一致。EOF分析则表明,影响光温生产潜力最重要的因子是辐射,其次是温度。影响气候生产潜力最重要的是降水,其次是该区域光温条件的综合效应。
引用
收藏
页码:7 / 1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华北平原作物水分生产力区域分异规律模拟 [J].
陈超 ;
于强 ;
王恩利 ;
夏军 .
资源科学, 2009, 31 (09) :1477-1485
[2]   ALMANAC模型对黄土高原玉米、谷子和糜子产量的模拟 [J].
刘刚 ;
谢云 ;
吴瑞俊 ;
高晓飞 ;
章文波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9, 27 (01) :78-83
[3]   基于EMD的我国粮食产量波动及其成因多尺度分析 [J].
刘会玉 ;
林振山 ;
张明阳 .
自然资源学报, 2005, (05) :745-751
[4]   黄土高原的气候生态环境、气候变化与农业气候生产潜力 [J].
赵艳霞 ;
王馥棠 ;
刘文泉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3, (04) :142-146
[5]   华北平原冬小麦干旱区划初探 [J].
刘荣花 ;
朱自玺 ;
方文松 ;
王友贺 .
自然灾害学报, 2003, (01) :140-144
[6]   应用EPIC模型计算黄土塬区作物生产潜力的初步尝试 [J].
王宗明 ;
梁银丽 .
自然资源学报, 2002, (04) :481-487
[7]   黄土高原地区玉米生产潜力模拟研究 [J].
李军 ;
王立祥 ;
邵明安 ;
樊廷录 .
作物学报, 2002, (04) :555-560
[8]   基于GIS的黄土丘陵沟壑区作物生产潜力模拟研究 [J].
李忠武 ;
蔡强国 ;
Scott Mitchell ;
唐政洪 ;
Ferko Csillag .
生态学报, 2002, (03) :311-317
[9]   FAO生产潜力模型中基本参数的修正 [J].
刘建栋 ;
周秀骥 ;
于强 .
自然资源学报, 2001, (03) :240-247
[10]   黄淮海地区冬小麦光温生产潜力数值模拟研究 [J].
刘建栋 ;
于强 ;
傅抱璞 .
自然资源学报, 1999, (02) :7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