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海地区干湿状况的时空分异研究

被引:9
作者
武建军 [1 ,2 ]
刘晓晨 [1 ,2 ]
吕爱峰 [3 ]
赵林 [1 ,2 ]
刘明 [1 ,2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
[2]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与资源科学所
关键词
干旱; 干旱指标; SPI; 时空分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616 [降水引起的灾害];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干旱作为自然灾害的一种,对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构成严重威胁,如何准确的监测干旱的发生发展是开展抗旱减灾工作的关键。目前学者们多选用众多的指标来指示干旱,SPI标准降水指数作为其中的一种,是以更符合实际情况的Г分布概率来描述降水量的变化。其计算过程简单,具有较强的时空适应性,因而得到广泛应用。本文选取黄淮海平原区作为研究区域,以长时间尺度(本文选取12个月与36个月)的月值SPI来表征研究区域在1961-2000年这段历史时期内干湿状况的变化,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研究长时间尺度的SPI值在指示地表干湿状况的效用,研究分析研究区域内干湿状况的时空分异,探索其成因,得出以下初步结论:研究区内2000年偏干旱的区域面积较1963年有所增大,与此同时,极端情况相对较少;除呼和浩特与郑州外,研究区域内有相当大面积的区域呈现偏干趋向,主要位于呼和浩特与郑州之间的大范围区域,推测区域的这种总体偏干旱的趋势可能是区域对全球变暖的响应。时间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在1961-2000年这段历史时期内呼和浩特与太原站出现的极端干旱的情况相对要多一些,北京次之,郑州最少;各站点的SPI值在时间序列上变化存在巨大差异,其主导因素是它们的纬度位置。
引用
收藏
页码:100 / 10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夏季北极涛动与亚洲中部干湿状况关系研究 [J].
郭国龙 ;
李力 ;
晏利斌 .
干旱区研究, 2009, (06) :901-908
[2]   基于潜在蒸散和干燥度指数的河北省农业气候区划 [J].
杨彬云 ;
吴荣军 ;
关福来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9, 27 (06) :241-246
[3]   近30年来甘肃气候变化趋势及其对干湿状况的影响 [J].
裴彬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09, (09) :90-94
[4]   1975-2004年中国湿润指数时空变化特征 [J].
申双和 ;
张方敏 ;
盛琼 .
农业工程学报, 2009, 25 (01) :11-15
[5]   新疆气候的干湿变化及其趋势预估 [J].
姜大膀 ;
苏明峰 ;
魏荣庆 ;
刘宝 .
大气科学, 2009, (01) :90-98
[6]   黄淮海地区1961~2006年干湿状况时空变化 [J].
李森 ;
吕厚荃 ;
张艳红 ;
韩丽娟 ;
杨霏云 ;
吴超 .
气象科技, 2008, (05) :601-605
[7]   江苏地表湿润状况的变化趋势与区域特征分析 [J].
康俊 ;
邱新法 ;
曾燕 ;
李梦洁 .
气象, 2008, (09) :89-96
[8]   中国干湿状况和干湿气候界限变化研究 [J].
张方敏 ;
申双和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8, (04) :574-579
[9]   西藏羊卓雍湖流域气候干湿状况分析 [J].
杜军 ;
胡军 ;
唐述君 ;
罗布次仁 ;
拉巴 .
生态学杂志, 2008, (08) :1379-1385
[10]   广东省气候干湿状况及其变化特征 [J].
郭晶 ;
吴举开 ;
李远辉 ;
王春林 ;
景元书 .
中国农业气象, 2008, (02) :157-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