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北极涛动与亚洲中部干湿状况关系研究

被引:3
作者
郭国龙 [1 ,2 ]
李力 [1 ]
晏利斌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北极涛动(NAO); 亚洲中部; 干旱区; 干湿变化; 湿度场;
D O I
10.13866/j.azr.2009.06.006
中图分类号
P467 [气候变化、历史气候];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NCEP/NCAR全球再分析资料和NOAA北极涛动指数资料,采用相关分析、谱分析、小波分析等,对北极涛动(AO)与亚洲中部干旱区(ACA)的干湿变化关系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夏季北极涛动指数和ACA相对湿度场存在显著反相关,尤其表现在年代际尺度上;两者都于20世纪70年代初发生显著突变,2年准周期贯穿过去50年,但5年左右的周期在70年代中期以后表现显著。结果表明:AO突变前后,ACA海平面高度场、对流低层风场都具有显著变化,但ACA东半部和西半部受作用的亚系统并不一致,认为夏季ACA干湿状况突变及其周期特点转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AO突变引起环流场变化所致。
引用
收藏
页码:901 / 90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夏季北极涛动与西北夏季干湿特征的年代际关系 [J].
王鹏祥 ;
何金海 ;
郑有飞 ;
张强 .
中国沙漠, 2007, (05) :883-889
[2]   中国西北地区气温异常的特征分析 [J].
陶健红 ;
王遂缠 ;
王宝鉴 .
干旱区研究 , 2007, (04) :510-515
[3]   华北地区夏季降水减少的原因分析 [J].
郝立生 ;
闵锦忠 ;
姚学祥 .
干旱区研究 , 2007, (04) :522-527
[4]   山西省气候变化的多尺度诊断 [J].
赵桂香 ;
赵彩萍 ;
李新生 ;
宋燕 .
干旱区研究 , 2007, (02) :240-246
[5]   20世纪下半叶全球干旱化的事实及其与大尺度背景的联系 [J].
马柱国 ;
符淙斌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7, (02) :222-233
[6]   冬季北极涛动与极涡的变化分析 [J].
邓伟涛 ;
孙照渤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6, (05) :613-619
[7]   夏季北极涛动的时空特征 [J].
杨小怡 ;
胡跃文 ;
郭品文 ;
马柱国 .
高原气象 , 2006, (01) :82-89
[8]   亚洲中部干旱区的湖泊 [J].
胡汝骥 ;
姜逢清 ;
王亚俊 ;
李宇安 ;
谭芫 ;
王前进 .
干旱区研究, 2005, (04) :8-14
[9]   北极涛动年代际变化与华北夏季降水的联系 [J].
李春 ;
罗德海 ;
方之芳 ;
周后福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5, (06) :755-762
[10]   北极涛动的纬向对称结构 [J].
杨小怡 ;
郭品文 ;
胡跃文 ;
不详 .
高原气象 , 2005, (03) :404-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