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资源环境承载力时空差异分析

被引:3
作者
王艳
刘引鸽
赵阿玲
张妍
史鹏英
机构
[1] 宝鸡文理学院地理与环境学院陕西省灾害监测与机理模拟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资源环境承载力; 时空差异; 主成分分析; 陕西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24 [人类、资源、能源与环境的关系];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利用陕西省资源、环境及社会经济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建立了陕西省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取了四个资源环境承载力主成分即资源供给、环境质量、社会经济和基础设施。通过Arc GIS自然断点分级将承载力分为五个等级,即高承载地区、较高承载地区、中等承载地区、较低承载地区和低承载地区,分析了陕西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综合承载力分布表现为关中高,陕北次之、陕南低的特征;资源供给承载能力关中最高,陕北中等,陕南承载能力最低;环境质量承载能力为渭南、榆林为属高承载力,安康及商洛最低;社会经济承载力陕北高,关中及陕南较低;基础设施承载力为宝鸡和咸阳高,铜川低。陕西省资源环境承载力空间分布不均,整体上各区域承载力表现出微弱的增加趋势,其中陕北地区承载力增加最大。陕西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变化与能源利用、耕地面积、工业废气排放量、人均GDP等因素密切相关。这些研究为区域经济和生态环境均衡发展规划提供了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75 / 8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地理数学方法.[M].陈彦光; 编著.科学出版社.2010,
[2]  
计量地理学.[M].徐建华; 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   城市规划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以徐州市为例 [J].
黄敬军 ;
姜素 ;
张丽 ;
魏永耀 ;
缪世贤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5, 25(S2) (S2) :204-208
[4]  
京津冀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因子.[J].郭轲;王立群;.应用生态学报.2015, 12
[5]   安徽省资源环境承载力动态趋势与预测研究 [J].
陈兆荣 .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3 (06) :104-108
[6]   渭河流域陕西段水资源承载力分析附视频 [J].
张成 ;
杨建康 .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4, (05) :165-168
[7]   基于集对分析的中原经济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 [J].
何慧爽 .
商业时代, 2014, (15) :129-131
[8]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江苏省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综合评价 [J].
胡敏 ;
刘心雨 .
经济研究导刊, 2013, (35) :101-104
[9]   山东省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 [J].
罗公利 ;
贾小平 ;
边伟军 .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29 (04) :55-59
[10]   基于共词分析的国内“资源环境承载力”文献研究 [J].
李佳培 ;
张蔷 .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13, 26 (09) :4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