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新世纪高水平大学图书馆的建设
被引:6
作者
:
马一太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天津大学图书馆,天津大学图书馆天津,天津
马一太
丛玲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天津大学图书馆,天津大学图书馆天津,天津
丛玲
机构
:
[1]
天津大学图书馆,天津大学图书馆天津,天津
来源
:
津图学刊
|
2002年
/ 02期
关键词
:
新世纪;
大学图书馆;
建设;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G258.6 [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图书馆];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本文分析国外一流大学及其图书馆的水平 ,对比我国重点大学图书馆的现状 ,给出 2 1世纪高水平大学图书馆建设的构图
引用
收藏
页码:74 / 7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世界一流大学办学水平的启示
李进才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武汉大学
李进才
[J].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
(03)
: 111
-
116
[2]
21世纪美国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及面临的问题
刘美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美国康州ThreeRiverscommunityCollege图书馆学系
刘美丽
[J].
津图学刊,
2000,
(01)
: 3
-
9
[3]
汤月芳. 我看到的美国高校图书馆[J]. 21世纪. 2000(04)
[4]
世界一流大学的评判标准论析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宪平
[J].
有色金属高教研究,
2000,
(03)
: 57
-
61
[5]
中、美、日名牌大学的现状比较
杜作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复旦大学
杜作润
[J].
上海高教研究,
1995,
(02)
: 72
-
75
[6]
OCLC网络化发展道路的启示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雷永立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杨成杰
[J].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0,
(02)
: 56
-
59
[7]
关于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历史思考与实践意义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方延明
[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00,
(02)
: 100
-
104
[8]
美国的图书馆自动化和文献资源共享网络——现状与趋势CALIS项目考察团
杨宗英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杨宗英
朱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朱强
李晓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李晓明
[J].
大学图书馆学报,
1997,
(06)
: 6
-
10
←
1
→
共 8 条
[1]
世界一流大学办学水平的启示
李进才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武汉大学
李进才
[J].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
(03)
: 111
-
116
[2]
21世纪美国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及面临的问题
刘美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美国康州ThreeRiverscommunityCollege图书馆学系
刘美丽
[J].
津图学刊,
2000,
(01)
: 3
-
9
[3]
汤月芳. 我看到的美国高校图书馆[J]. 21世纪. 2000(04)
[4]
世界一流大学的评判标准论析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宪平
[J].
有色金属高教研究,
2000,
(03)
: 57
-
61
[5]
中、美、日名牌大学的现状比较
杜作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复旦大学
杜作润
[J].
上海高教研究,
1995,
(02)
: 72
-
75
[6]
OCLC网络化发展道路的启示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雷永立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杨成杰
[J].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0,
(02)
: 56
-
59
[7]
关于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历史思考与实践意义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方延明
[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00,
(02)
: 100
-
104
[8]
美国的图书馆自动化和文献资源共享网络——现状与趋势CALIS项目考察团
杨宗英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杨宗英
朱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朱强
李晓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李晓明
[J].
大学图书馆学报,
1997,
(06)
: 6
-
10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