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合作INDEPTH项目横穿青藏高原的深部探测与综合研究

被引:31
作者
赵文津 [1 ]
吴珍汉 [1 ]
史大年 [2 ]
熊嘉育 [1 ]
薛光琦 [2 ]
宿和平 [2 ]
胡道功 [3 ]
叶培盛 [3 ]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
[2]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3]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关键词
深部探测; 青藏高原; INDEPTH; 综合研究; 大陆动力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2 [地震与地球构造];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国际合作青藏高原与喜马拉雅深部剖面探测(INDEPTH)计划自1992年开展以来,圆满完成Ⅰ、Ⅱ、Ⅲ 3个阶段研究任务,揭示了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腹地的地壳结构和深部构造,在国际核心期刊公开发表10多篇有重要影响的学术论文,受到国际地球科学界的高度评价。第四阶段计划是研究高原北部边缘,即东昆仑造山带和柴达木盆地的结构构造及其形成演化,并与南部喜马拉雅造山带加以对比。经过多次野外地质踏勘,选定剖面的工作路线,2007年各方正式签订协议,并共同开展了野外调查,圆满完成了横穿东昆仑造山带和柴达木盆地的100km垂直深反射地震、300 km广角地震反射以及59个宽频带天然地震台站的野外观测施工任务。中方项目组还在东昆仑南部厘定出渐新世晚期—中新世早期大型逆冲推覆构造系统,发现青藏高原渐新世晚期—中新世早期整体隆升的重要证据。2008年将继续天然地震观测,还将开展大地电磁测深、重力、地质构造剖面观测和反射地震数据处理;2009~2010年将利用各类深部探测资料,综合研究青藏高原北部的地壳结构、岩石圈构造和深部过程。
引用
收藏
页码:328 / 342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1]   格尔木-额济纳旗地学断面多学科综合调查研究概况 [J].
王泽九,吴功建,肖序常 .
地球物理学报, 1995, (S2) :1-2
[12]   格尔木-额济纳旗地学断面的地壳结构与深部构造 [J].
崔作舟,李秋生,吴朝东,尹周勋,刘宏兵 .
地球物理学报, 1995, (S2) :15-28
[13]   青藏高原“亚东—格尔木地学断面”综合地球物理调查与研究 [J].
吴功建 ;
高锐 ;
余钦范 ;
程庆云 ;
孟令顺 ;
董学斌 ;
崔作舟 ;
尹周勋 ;
沈显杰 ;
周烑秀 .
地球物理学报, 1991, (05) :552-562
[14]   τ法反演与地壳结构研究 [J].
黄一平 ;
滕吉文 .
地球物理学报, 1985, (01) :26-39
[15]   柴达木盆地的低頻地震工作 [J].
曾融生 ;
阚荣举 ;
何傳大 .
科学通报, 1960, (10) :313-316
[16]   柴达木盆地低频地震探测结晶基底的工作方法 [J].
曾融生 ;
阚荣举 ;
何传大 ;
李彭年 .
地球物理学报, 1960, (02) :155-168
[17]  
赵文津,INDEPTH项目组著.喜马拉雅山及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深部结构与构造研究[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