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北部晚古生代铜矿床主要类型和地质特征

被引:34
作者
韩春明 [1 ]
肖文交 [1 ]
崔彬 [2 ]
毛启贵 [1 ]
张继恩 [1 ]
敖松坚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地质大学
关键词
铜矿床; 构造环境; 新疆北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41 [铜];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铜矿床广泛地分布于新疆北部,已构成我国重要的铜及多金属矿床产地和后备基地。根据容矿岩石和矿床成因特征,新疆北部的铜矿床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①斑岩Cu-Mo-(Au)型;②岩浆Cu-Ni硫化物型;③VMSCu-Pb-Zn型;④夕卡岩Cu-Mo-Au-Ag型。这些矿床的形成与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准噶尔和塔里木板块汇聚碰撞和碰撞后的弛张作用密切相关。早泥盆世(400)斋桑洋盆沿着阿尔泰—富蕴一带向北俯冲,由于板片后退和拆沉作用,在阿尔泰南缘形成弧后盆地并伴有大量的火山喷发和成矿流体活动,导致阿舍勒和可可塔勒等VMS铜铅锌型矿床的形成;而在西天山的博罗霍努一带,此次构造事件导致喇嘛苏铜矿床的形成。晚泥盆世—早石炭世,由于北天山洋盆向北俯冲,形成大南湖—头苏泉岛弧,并伴有高侵位的花岗岩体分布和铜-钼-金-银矿体的形成。在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新疆北部进入后碰撞构造演化阶段,大量镁铁—超镁铁质和碱性花岗岩岩浆侵位,形成大量的岩浆铜镍硫化物(喀拉通克、黄山和黄山东)和夕卡岩型矿床(索尔库都克、维权)。
引用
收藏
页码:74 / 89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 [1] 东天山铜矿区域成矿系列研究.[D].韩春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 03
  • [2] 新疆库鲁克塔格地区二叠纪脉岩群岩石地球化学特征,Nd、Sr、Pb同位素组成与岩石成因
    姜常义
    姜寒冰
    叶书锋
    夏明哲
    逯东霞
    [J]. 地质学报, 2005, (06) : 823 - 833
  • [3] 新疆东部哈尔里克山闪长岩锆石SHRIMP 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孙桂华
    李锦轶
    高立明
    杨天南
    [J]. 地质论评, 2005, (04) : 463 - 469
  • [4] 新疆哈密白石泉铜镍矿区基性—超基性岩的形成时代及其地质意义
    吴华
    李华芹
    莫新华
    陈富文
    路远发
    梅玉萍
    邓岗
    [J]. 地质学报, 2005, (04) : 498 - 502
  • [5] 阿尔泰铜矿带南缘希勒克特哈腊苏斑岩铜矿的发现及其意义
    杨文平
    张招崇
    周刚
    闫升好
    何立新
    陈柏林
    [J]. 中国地质, 2005, (01) : 107 - 114
  • [6] 新疆喀拉通克和黄山东含铜镍矿镁铁-超镁铁杂岩体的SHRIMP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韩宝福
    季建清
    宋彪
    陈立辉
    李宗怀
    [J]. 科学通报, 2004, (22) : 2324 - 2328
  • [7] 东天山土屋-延东斑岩铜矿带埃达克岩及其与成矿作用的关系
    张连昌
    秦克章
    英基丰
    夏斌
    舒建生
    [J]. 岩石学报, 2004, (02) : 259 - 268
  • [8] 托里县包古图斑岩型铜金矿地质特征
    许发军
    夏芳
    [J]. 新疆有色金属, 2003, (S2) : 11 - 12+14
  • [9] 土屋-延东铜钼矿田与成矿有关问题的讨论
    刘德权
    陈毓川
    王登红
    唐延龄
    周汝洪
    王金良
    李华芹
    陈富文
    [J]. 矿床地质, 2003, (04) : 334 - 344
  • [10] 新疆黄山东铜镍硫化物矿床Re-Os同位素测定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毛景文
    杨建民
    屈文俊
    杜安道
    王志良
    韩春明
    [J]. 矿床地质, 2002, (04) : 323 - 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