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政治化”与基层治理——基于我国西部农村“混混治村”的地方性表达

被引:16
作者
简小鹰
谢小芹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
关键词
生计型混混; 谋利型混混; 去政治化; 混混治村; 基层治理;
D O I
10.15891/j.cnki.cn62-1093/c.2013.06.062
中图分类号
C912.82 [农村社会学];
学科分类号
083304 ;
摘要
混混在乡村社会中嵌入式的发展历程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政治社会问题,成为理解国家基层治理态势的新视阈。改革开放以来,乡村社会集中表现为乡村治权的弱化、高密度利益的受损及"权力的文化网络"的消解,这种基层治理生态被称为"去政治化"。"混混治村"是混混由"生计型"向"谋利型"转变的必然结果。因此,通过"混混治村"在"去政治化"的治理样态中的具体表达和实践,研究得出"去政治化"与混混之间的复杂关系及衍生的社会后果:乡村"去政治化"形塑出"丛林化"、"逐利化"和"灰色化"的乡村前途,这是基本的前提。反过来,混混构建的"丛林化"、"逐利化"和"灰色化"的乡村秩序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导致基层治理的弱化、利益的受损及"权力的文化网络"消解的"去政治化"效应。"去政治化"与混混的相互形塑,进一步导致基层治理的乏力及国家基层民主和法治根基的破坏。
引用
收藏
页码:10 / 13+22 +2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当前我国社会管理和社区治理的新趋势 [J].
郑杭生 ;
黄家亮 .
甘肃社会科学, 2012, (06) :1-8
[3]   混混、乡村组织与基层治理内卷化——乡村混混的力量表达及后果 [J].
李祖佩 .
青年研究, 2011, (03) :55-67+95
[4]   村庄公共品供给中的“好混混” [J].
陈柏峰 .
青年研究, 2011, (03) :48-54+95
[5]   从现实主义到傻乐主义——论赵本山乡村叙事的去政治化 [J].
周志强 .
南京社会科学, 2010, (12) :113-120
[6]   “拿钱的办事员”和“集体化”的消解——税费改革后的乡村治理状况 [J].
吕德文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24 (06) :91-99
[7]   外来混混对村庄秩序的影响——两湖平原与华北农村的比较 [J].
龚春霞 ;
陈柏峰 .
学术研究, 2010, (06) :38-42+48+159
[8]   乡村“混混”对村庄秩序的影响——两湖平原与湘南农村的比较 [J].
刘岳 ;
陈柏峰 .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10, (02) :174-178
[9]   两湖平原的乡村混混群体:结构与分层——以湖北G镇为例 [J].
陈柏峰 .
青年研究, 2010, (01) :1-13+94
[10]   社会变迁中的乡村“混混”研究——基于国家治理转型的视角 [J].
黄海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42 (05) :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