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8.0级地震氡观测值震后效应特征初步分析

被引:56
作者
刘耀炜 [1 ,2 ]
任宏微 [1 ,2 ]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
[2] 中国地震局地下流体动力学实验室
关键词
汶川地震; 氡; 震后效应; 机理解释;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7 [地震观测预报];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摘要
文中收集了2008年5月12日的四川汶川8.0级地震放射性同位素氡的观测资料,初步分析了汶川地震氡观测值震后效应的特征。结果表明,氡震后效应的观测点大多沿着地震破裂带分布即在震源北侧的北东向与南侧的南北向,变化以阶变上升型为主,而且部分观测点发生了可能与氡射气浓度相关的水位或流量同步变化。截止到2008年10月,大部分产生震后效应的观测点已经恢复到原来测值状态,但仍有少部分测点保持震后变化的的高值或低值,甚至有的测点继续上升。对氡震后效应的初步统计分析结果,肯定了氡射气具有对地震波响应的特点,也提出了研究地球化学组分变化与含水层动力过程的关系等问题,这有利于氡的地震前兆机理的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121 / 131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强震地下流体前兆信息特征 [J].
刘耀炜 ;
施锦 .
地震学报, 2000, (01) :102-107
[2]   水氡异常的水动力学机制 [J].
车用太 ;
鱼金子 ;
刘五洲 .
地震地质, 1997, (04) :66-70
[3]   地下水中氡的不同存在形式及其映震效能差异性的研究 [J].
张新基,张慧 .
西北地震学报, 1996, (01) :16-21
[4]   高温热水孔逸出气氡观测实验研究 [J].
张远城 ;
蔡诗凰 ;
蔡作馨 ;
王华美 ;
吴建宁 ;
张金城 .
地震, 1994, (06) :76-81
[5]   地下水中逸出气氡的研究——水化地震前兆新项目探索 [J].
张炜 ;
史勇 ;
张平 .
中国地震, 1992, (01)
[6]   两种类型爆破的水文地球化学效应的初步研究 [J].
余兆康 ;
蔡诗凰 ;
林家涛 .
地震地质, 1986, (01) :51-58
[7]   水氡异常的扩散收缩现象 [J].
李宣瑚 .
地震, 1981, (05) :41-43
[8]   岩石标本受压时氡和钍射气量的实验结果 [J].
罗光伟 ;
石锡忠 .
地震学报, 1980, (02) :198-204
[9]  
地球化学方面的地震预报问题——日本地震预报的态势.[J].杉崎隆一;田公兴;.世界地震译丛.1979, 05
[10]  
Gas geochemical changes at mineral springs associated with the 1995 southern Hyogo earthquake (M = 7.2); Japan.[J].Ryuichi Sugisaki;Takamori Ito;Koichiro Nagamine;Iwao Kawabe.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199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