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小麦背景小簇麦双二倍体的品质、抗病性及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

被引:4
作者
傅杰
周荣华
赵继新
陈漱阳
杨群慧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2]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普通小麦; 簇毛麦; 双二倍体; 荧光原位杂交; 抗病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0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不同小麦 (Triticum aestivum2 n=42 AABBDD)背景的 4个小簇麦双二倍体进行了分子细胞遗传学分析。结果表明 ,经过自交 7代选育 ,小簇麦双二倍体的遗传逐渐趋于稳定。其中 V85 2 cd和 V85 3 cd的遗传稳定性相对较好 ,RTC M,2 n=5 6的植株分别占 1 0 0 %和83 .3 3 % ,PMC MI,2 n=2 8 的频率分别为 73 .3 4 %和 70 .72 % ,相对紊乱系数分别为 0 .0 2 1和 0 .0 2 2 ;用簇毛麦 (H aynaldia villosa 2 n=1 4VV) DNA作探针进行原位杂交时 ,V85 1 cd、V85 2 cd和 V85 3 cd的体细胞中都有 1 4条簇毛麦染色体 ,其染色体组成为 2 n=5 6 =42 W+1 4V,V85 4 cd中有 1 2条簇毛麦染色体 ,其染色体组成为 2 n=5 6 =42 W+1 2 V+2 T(W/V)。 4个双二倍体籽粒蛋白质含量为 1 9.2 8%~ 2 0 .5 2 % ;V85 1 cd,V85 2 cd和 V85 3 cd对条锈病免疫或近免疫 ,高抗白粉病和叶锈病 ,中抗雪霉病和赤霉病
引用
收藏
页码:55 / 61+254 +25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8 条
  • [1] 八倍体小滨麦染色体组构成的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
    王献平
    傅杰
    张相岐
    景建康
    文玉香
    [J]. 植物学报, 2000, (06) : 582 - 586
  • [2] 三个小麦野生近缘种抗条锈性传递的初步研究
    井金学
    傅杰
    袁红旭
    王美南
    商鸿生
    李振岐
    [J]. 植物病理学报, 1999, (02) : 147 - 150
  • [3] 具一对双随体染色体的硬粒小麦-簇毛麦双二倍体的合成、抗病性及细胞遗传学研究
    傅杰
    井金学
    陈漱阳
    侯文胜
    杨群慧
    赵继新
    [J]. 西北植物学报, 1998, (03) : 8 - 10+12-13
  • [4] 用基因组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小麦-新麦草杂交后代
    周荣华
    贾继增
    董玉琛
    T.Schwarzacher
    T.E.Miller
    S.Reader
    Sh.B.WuM.D.Gale
    [J]. 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 1997, (06) : 543 - 549
  • [5] 八倍体小滨麦的形成及细胞遗传学研究
    傅杰
    陈漱阳
    张安静
    [J]. 遗传学报, 1993, (04) : 317 - 323+383
  • [6] 普通小麦与簇毛麦双二倍体的合成、育性及细胞遗传学研究
    傅杰
    陈漱阳
    张安静
    [J]. 遗传学报, 1989, (05) : 348 - 356+416
  • [7] 八倍体小偃麦的形成、减数分裂稳定性和染色体组型的分析
    管启良
    [J]. 作物学报, 1980, (03) : 129 - 137+193
  • [8] 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 to identify alien chromosomes and chromosome segments in wheat[J] . T. Schwarzacher,K. Anamthawat-Jónsson,G. E. Harrison,A. K. M. R. Islam,J. Z. Jia,I. P. King,A. R. Leitch,T. E. Miller,S. M. Reader,W. J. Rogers,M. Shi,J. S. Heslop-Harrison.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 1992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