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盆地始新世中、晚期古气候定量重建初探

被引:14
作者
童国榜
刘志明
郑绵平
袁鹤然
刘俊英
王伟铭
李月丛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2]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3] 中国科学院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4]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 河北正定中国地质科学院盐湖资源与环境开放研究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古气候定量重建; 年较差; 生态位函数; 模糊数学; 始新世; 江汉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2 [古气候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3 ;
摘要
依据江汉盆地明钾 1孔中、晚始新统系统的孢粉资料 ,应用化石孢子花粉亲缘植物的生态位估算孢粉组合所反映的古气候特征 .气候参数曲线的变化趋势显示江汉盆地始新世中期气候参数与现今北纬 2 2°~ 2 6°的数值相接近 ,为中 -南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 .晚期气温较前期低 1~ 4℃ ,相当于现今北纬 2 3°~ 2 8°处的数值 ,为北 -中亚热带气候 .但是 ,气候构型与现今截然不同 ,具有气温高、年较差小、降水波动大的特点 .始新世中期 1月均温比今高 5~ 9℃ ,表明冬季风作用尚不明显 ,晚期略显冬季风的影响 .气候的降温发生在孔深 2 10 0m处 ,主要表现为 1月均温的下降和年较差增长 ,因而孢粉组合中落叶阔叶树种增多 .年降水量波动强烈 ,一般于 30 0~ 170 0mm之间 ,这有利于盐类矿物的迁移和堆积 .降水量低于 10 0 0mm时 ,麻黄灌木花粉增多 ,且与膏盐堆积深度相一致 .高山深盆的干热环境是本区盐类矿物沉积的主要原因 ,年降水量波动强烈且偏低 ,有利于盐类的持续堆积 ,从而有别于现今西北地区的盐类堆积 .
引用
收藏
页码:446 / 45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定量分析第三纪以来环境变化的新方法——特有种气候分析法 [J].
李承森 ;
王宇飞 ;
孙启高 .
植物学报, 2001, (02) :217-220
[2]   江汉盆地始新世中、晚期孢粉组合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J].
童国榜 ;
郑绵平 ;
袁鹤然 ;
刘俊英 ;
李月丛 ;
王伟铭 .
地球学报, 2001, (01) :73-78
[3]   我国东部花粉雨初探 [J].
黄赐璇 ;
Pierre COUR .
地理研究, 2001, (01) :24-30
[4]   中国中全新世(6kaBP)和末次盛冰期(18kaBP)生物群区的重建 [J].
中国第四纪孢粉数据库小组 .
植物学报, 2000, (11) :1201-1209
[5]   太白山最近1000年的孢粉记录与古气候重建尝试 [J].
童国榜 ;
吴锡浩 ;
童琳 ;
肖华国 .
地质力学学报, 1998, (04) :60-65
[6]   花粉-气候因子转换函数建立及其对古气候因子定量重建 [J].
宋长青 ;
孙湘君 .
ActaBotanicaSinica, 1997, (06) :554-560
[7]   青藏高原南部上新世花粉植物群及其古气候 [J].
沈才明 ;
唐领余 .
地层学杂志, 1992, (04) :264-269
[8]   重庆嘉陵江一级阶地孢粉分析及其晚全新世古气候的演变 [J].
罗伦德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89, (04) :69-85
[9]  
中国孢粉化石[M]. 科学出版社 , 宋之琛等编著, 1999
[10]  
地质时代的气候[M]. 海洋出版社 , (澳)弗雷克斯(L.A.Frakes)著, 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