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土地综合承载力协调发展度分析

被引:26
作者
孙钰 [1 ,2 ]
李新刚 [1 ]
机构
[1] 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
[2] 天津商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 协调发展度; 灰关联熵法; 空间自相关; 山东省地级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93.2 [城市土地开发与利用];
学科分类号
120405 ;
摘要
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系统协调发展的有效测度,能够反映该系统有序均衡持续发展的基本情况。本文以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交通、科技、财政为主要因素,从城市土地支撑力水平和城市土地受压力强度这一视角出发,构建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系统协调发展度指标体系;并采用灰关联熵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结合综合指数评价模型给出了系统协调发展度评价模型;进而对2010年山东省地级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系统协调发展度进行了实证研究,并运用ArcGIS技术和GeoDa软件对系统协调发展度进行了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地级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系统协调发展度空间差异比较显著,呈现出以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为"主轴",以鲁西北地区、鲁南地区为"两翼"的空间分布格局,且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较为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除济南市、青岛市、淄博市、烟台市外,山东省其余地级市土地支撑力水平均低于土地受压力强度,这也表明山东省地级市土地系统协调发展度有较大的可挖掘潜力,有利于提高山东省地级市土地的潜在综合承载力。
引用
收藏
页码:123 / 12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江苏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水平协调发展研究 [J].
孙宇杰 ;
陈志刚 .
资源科学, 2012, 34 (05) :889-895
[2]   中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研究 [J].
郑华伟 ;
刘友兆 ;
丑建立 .
水土保持通报, 2012, 32 (01) :227-232
[3]   基于关联熵与复合物元的公交系统综合测度模型 [J].
胡启洲 ;
陆化普 ;
蔚欣欣 ;
程楠 .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1, (01) :186-192
[4]   土地利用与区域发展协调性评价——基于土地综合承载力的视角 [J].
李朝旗 ;
金晓斌 ;
周寅康 .
经济问题探索, 2010, (03) :159-162
[5]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研究——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 [J].
宋建波 ;
武春友 .
中国软科学, 2010, (02) :78-87
[6]   长三角地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评价 [J].
朱天明 ;
杨桂山 ;
苏伟忠 ;
万荣荣 .
资源科学, 2009, 31 (07) :1109-1116
[7]   北京市土地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研究 [J].
郭志伟 .
城市发展研究, 2008, (05) :24-30
[8]   长三角地区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区域分异研究 [J].
彭建超 ;
徐春鹏 ;
吴群 ;
余德贵 ;
陈健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 (02) :103-109
[9]   土地综合承载力指标体系设计及评价——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案例研究 [J].
王书华 ;
毛汉英 .
自然资源学报, 2001, (03) :248-254
[10]   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定量评判及其分类体系——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 [J].
廖重斌 .
热带地理, 1999, (02) :7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