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S和GIS的乌江流域生态安全度变化评价

被引:15
作者
易武英 [1 ]
苏维词 [1 ,2 ]
机构
[1] 贵州省山地资源研究所
[2] 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关键词
生态安全度; 属性识别模型; 乌江流域; GIS; 评价指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826 [生物评价、生态评价];
学科分类号
1402 ;
摘要
乌江流岩溶地貌发育,水土流失、石漠化问题均较突出,生态环境极其脆弱,为了了解乌江流域生态安全状况及存在问题,文章基于RS和GIS技术,在分析流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和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特征基础上,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景观生态3方面构建生态安全度评价指标体系,将熵权法与属性识别模型相耦合,对流域41个地区进行生态安全度评价。结果显示:2000年贵州省乌江流域生态安全度属于差、较差、中等、较好的面积分别为745.8 km2、15 212.2km2、40 670.7km2、9 361.4km2,所占比重分别为1.13%、23.05%、61.63%、14.19%;2010年属于差、较差、中等、较好所占面积分别为4 330.5km2、12 254.1km2、42 804.0km2、6 591.4km2,所占比重分别为6.58%、18.57%、64.86%、9.99%;2000年和2010年乌江流域均缺少生态安全等级为好的地区,而2010年较2000年生态安全等级较差的地区面积增加,较好的面积却减少,表明流域生态环境整体呈恶化趋势;流域上游、中游地区较下游地区的生态安全状况偏差,生态本底脆弱、人地矛盾突出、水土流失、石漠化等是影响上游地区生态安全度的主要原因,中游地区受矿产资源开采及大城市人口聚集的影响,下游地区受水电资源过度开发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308 / 318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北京密云水源地村级尺度生态安全承载力分析 [J].
胡艳霞 ;
周连第 ;
李红 ;
王亚芝 ;
解海静 .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27 (23) :221-226
[2]   内蒙古旅游环境预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J].
赵永峰 .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11, 23 (03) :80-84
[3]   基于可拓分析的区域生态安全预警模型及应用——以陕西省为例 [J].
张强 ;
薛惠锋 ;
张明军 ;
刘雪艳 .
生态学报, 2010, 30 (16) :4277-4286
[4]   重庆市生态安全评价 [J].
魏兴萍 .
中国岩溶, 2010, 29 (02) :145-151
[5]   土地生态安全预警的惩罚型变权评价模型及应用——以淮安市为例 [J].
吴冠岑 ;
牛星 .
资源科学, 2010, 32 (05) :992-999
[6]   基于属性层次-识别模型的重庆市南岸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J].
刘丽丽 ;
刘金萍 ;
李建国 ;
关冰 ;
郭晴晴 ;
郭跃 ;
杨爽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2010, (02) :214-219
[7]   西藏高原生态安全研究 [J].
钟祥浩 ;
刘淑珍 ;
王小丹 ;
李辉霞 ;
周伟 ;
李祥妹 .
山地学报, 2010, 28 (01) :1-10
[8]   属性识别模型在艾比湖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J].
吴荣 ;
张霞 ;
黄海龙 .
干旱区地理, 2009, 32 (04) :571-577
[9]   沱江流域生态安全预警及其生态调控对策 [J].
孟兆鑫 ;
李春艳 ;
邓玉林 .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09, 25 (02) :1-8
[10]   基于3S技术的广州市生态安全景观格局分析 [J].
龚建周 ;
夏北成 ;
陈健飞 ;
林媚珍 .
生态学报, 2008, (09) :4323-4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