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还林(草)与水土保持若干问题的研究进展

被引:10
作者
邹军
张明礼
杨浩
机构
[1]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关键词
退耕还林(草); 林草植被; 水土保持;
D O I
10.19336/j.cnki.trtb.2012.02.046
中图分类号
S157 [水土保持];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水土流失作为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土壤学和环境生态学研究的热点。控制水土流失,有利于人类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退耕还林(草)作为一项治理水土流失的有效政策与方法,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从林草植被对水土保持功能的研究现状、退耕还林(草)的技术标准、效益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回顾总结,在此基础上指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发展趋势,对退耕还林(草)与水土保持关系的研究和退耕还林(草)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506 / 51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43 条
[1]   吴起县退耕还林(草)政策实施情况调查研究 [J].
姜志德 ;
王继军 ;
谢永生 ;
卢宗凡 .
水土保持通报, 2009, 29 (03) :29-32
[2]   不同植被类型对降雨径流和泥沙的影响 [J].
伍斌 .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08, 20 (04) :19-21
[3]   沂蒙山区不同植被景观类型与土壤侵蚀研究 [J].
孙希华 ;
张代民 ;
姚孝友 ;
闫福江 .
水土保持研究 , 2008, (06) :6-9
[4]   国务院发布退耕还林新政 [J].
宁民 .
北京农业, 2008, (01) :46-47
[5]   水土保持在维护浙江省生态安全中的作用 [J].
廖承彬 ;
陈锡祥 .
水土保持通报, 2007, (03) :171-174+179
[6]   3S技术在农用地分等中的应用——以广西紫金县为例 [J].
杨克 ;
华璀 ;
童新华 .
安徽农业科学, 2007, (05) :1564-1566
[7]   基于GIS的黄土丘陵半干旱区退耕还林还草决策系统应用 [J].
马瑞 ;
蒋志荣 ;
王继和 ;
魏怀东 ;
丁峰 ;
周兰萍 .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06, (06) :75-78
[8]   植被与水土流失关系研究进展 [J].
徐宪立 ;
马克明 ;
傅伯杰 ;
刘宪春 ;
黄勇 ;
祁建 .
生态学报, 2006, (09) :3137-3143
[9]   内蒙古中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后植被与土壤性状的变化 [J].
杨树 ;
温雨金 ;
刘鸿雁 .
水土保持研究, 2006, (04) :143-145+149
[10]   金沙江流域退耕还草地水土保持效益分析研究 [J].
文亦芾 ;
毕玉芬 ;
董亚芳 .
土壤, 2006, (04) :489-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