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报酬递增与京津冀都市区经济增长

被引:4
作者
郭腾云 [1 ]
董冠鹏 [1 ,2 ]
孙威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报酬递增; Verdoorn Law; SDM; 空间自相关; 空间异质; 京津冀都市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0701 ; 070104 ;
摘要
借助Verdoorn法则,并将其拓展至区域经济研究框架,以京津冀都市区为研究区域,将其经济增长过程分为1995~2000年、2000~2007年及1995~2007年3个时段,采用Spa-tial Durbin Model和空间贝叶斯异方差回归模型将空间自相关和空间异质性纳入传统Ver-doorn法则的经验估计中,得到以下主要结论:京津冀都市区经济增长的各个阶段均存在显著的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递增是其极化效应和经济空间格局变化的重要原因;规模报酬递增的程度随着时间推移有增大趋势,预示着京津冀都市区极化效应也会有加强的趋势。
引用
收藏
页码:1873 / 188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区域经济空间分异机制研究——一个理论分析模型及其在黄河流域的应用 [J].
覃成林 ;
李敏纳 .
地理研究, 2010, 29 (10) :1780-1792
[2]   “时空接近”空间自相关模型构建及其应用——以长三角区域经济差异分析为例 [J].
吕韬 ;
曹有挥 .
地理研究, 2010, 29 (02) :351-360
[3]   东北地区市场潜力分析与区域经济发展 [J].
赵曌 ;
石敏俊 .
地理研究, 2009, 28 (01) :203-214
[4]   京津冀都市圈经济增长收敛机制的空间分析 [J].
马国霞 ;
徐勇 ;
田玉军 .
地理研究, 2007, (03) :590-598
[5]   技术进步的原因和性质——基于分工和报酬递增的研究 [J].
董林辉 ;
段文斌 .
南开经济研究, 2006, (06) :41-49
[6]  
区域和城市经济学手册[M]. 经济科学出版社 , (美)彼得·尼茨坎普(PeterNijkamp)主编, 2001
[7]   Frontiers of the new economic geography [J].
Fujita, M ;
Mori, T .
PAPERS IN REGIONAL SCIENCE, 2005, 84 (03) :377-405
[8]  
Space and competition[J] . The Annals of Regional Science . 1992 (3)
[9]   INCREASING RETURNS AND ECONOMIC-GEOGRAPHY [J].
KRUGMAN, P .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1, 99 (03) :483-499
[10]   GROWTH BASED ON INCREASING RETURNS DUE TO SPECIALIZATION [J].
ROMER, PM .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87, 77 (02) :5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