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对植物及植被分布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54
作者
吕佳佳
吴建国
机构
[1]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植物分布; 预测方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准确预测气候变化对植物及植被分布的影响趋势对于科学认识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和对策制定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气候变化对植物及植被分布影响研究在我国广泛展开。文章对这些研究所采用的气候情景、预测方法和气候变化等对植物及植被分布的影响趋势进行了总结分析,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对未来的趋势提出了若干展望。总体上,目前所用气候情景比较单一、不同预测方法比较研究不够,对土壤和生物因素考虑不充分、涉及植物种类太少。气候变化将使一些植物分布范围减少、甚至消失,而使另一些植物分布范围则会扩大。未来研究应加强气候情景改进和不同方法的比较研究,充分考虑土壤和生物等因子、加强预测方法检验,同时开展植物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对气候变化响应方面的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85 / 95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61 条
[51]   气候变化对我国红松林的影响 [J].
卫林 ;
王辉民 ;
王其冬 ;
刘允芬 ;
贺庆棠 ;
袁嘉祖 ;
邵海荣 ;
宋从和 .
地理研究, 1995, (01) :17-26
[52]   大气CO2增长和气候变化对森林的影响研究进展 [J].
徐德应 .
世界林业研究, 1994, (02) :26-32
[53]   植被的PE(可能蒸散)指标与植被-气候分类(三)几种主要方法与PEP程序介绍 [J].
张新时 ;
杨奠安 ;
倪文革 ;
不详 .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 , 1993, (02) :3-15+99-100
[54]   中国水青冈属植物地理分布初探 [J].
洪必恭 ;
安树青 .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1993, (03) :229-233
[55]   中国东北地带性顶极植被类型及其预测判别模型——动态地植物学说的继承与发展(Ⅰ) [J].
徐文铎 ;
常禹 .
应用生态学报, 1992, (03) :215-222
[56]   我国森林植被带的生态气候学分析 [J].
方精云 .
生态学报, 1991, (04) :377-387
[57]   植被的PE(可能蒸散)指标与植被-气候分类(二)——几种主要方法与PEP程序介绍 [J].
张新时 .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 , 1989, (03) :197-207
[58]   植被的PE(可能蒸散)指标与植被-气候分类(一)——几种主要方法与PEP程序介绍 [J].
张新时 .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 , 1989, (01) :1-9
[59]   中国东北主要植被类型的分布与气候的关系 [J].
徐文铎 .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丛刊, 1986, (04) :254-263
[60]   东北地带性植被建群种及常见种的分布与水热条件关系的初步研究 [J].
徐文铎 .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1983, (03) :264-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