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托关系之民法规制

被引:13
作者
张红
机构
[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请托; 民法规制; 公序良俗; 收缴;
D O I
10.16094/j.cnki.1005-0221.2018.05.005
中图分类号
D923.6 [合同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请托是一种约定,牵涉合同效力、费用归属、缔约过失等问题,应受民法规制。由于民法规范对此付之阙如,民法规制请托应通过民事裁判为之,因势利导以厚植法治社会之根基。请托主要有铨叙请托、入学请托、关说请托、办证办资请托、借名请托、媒体公关请托、暴力讨债请托、枪手请托等类型。请托在民法上应定性为委托关系。关于请托的效力,或违背法律禁止性规定,或有悖于公序良俗,应分情况依据《合同法》第52条第5项或第4项以及《民法总则》第153条判定其效力。对于请托费用的归属,应在合同效力判定的基础上,辅之以个案衡量,区别适用"返还""不法原因给付"不予返还和"收缴"三种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61 / 75+193 +193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33 条
[1]   唐代的请托及其法律治理困境 [J].
谢红星 .
法学家, 2014, (06) :41-54+177
[3]   借名购房案件所涉问题之研究——以法院裁判的案件为中心 [J].
马强 .
政治与法律, 2014, (07) :12-22
[4]   也谈中国古代的请托罪法 [J].
孙旭 .
河北学刊, 2014, 34 (01) :147-151
[5]   中国古代“请托”立法及其现代意义 [J].
周永坤 .
河北学刊, 2013, 33 (01) :162-167
[6]   中国大学招生指标制度的合宪性分析 [J].
张千帆 .
中外法学, 2011, 23 (02) :248-269
[7]   论法律行为生效的“适法规范”——公法对法律行为效力的影响及其限度 [J].
谢鸿飞 .
中国社会科学, 2007, (06) :124-142+207
[9]   “封堵高考移民”现象的法理分析 [J].
戴云 .
复旦教育论坛, 2005, (05) :60-64
[10]   民事制裁制度性缺陷评析 [J].
魏盛礼 .
河北法学, 2005, (05) :4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