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瘀证动物模型的研究概况

被引:13
作者
梁爱华
杨洪军
刘建勋
机构
[1] 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北京,北京,北京
关键词
血瘀证; 动物模型; 血瘀;
D O I
10.13422/j.cnki.syfjx.2003.02.024
中图分类号
R228 [中医病理];
学科分类号
100501 ;
摘要
已研制的血瘀证动物模型达几十种 ,对其中部分血瘀证动物模型研究情况作一介绍。根据血瘀证形成的病理生理基础 ,神经精神因素、环境因素、虚弱体质、外伤、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入侵、免疫调节失常、物理及化学刺激等均可在动物体内诱导不同程度的血瘀证。
引用
收藏
页码:55 / 5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补阳还五汤对气虚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J].
张红宇 ;
高菊珍 ;
张晓华 .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0, (03) :10-11
[2]   兔气虚血瘀型心力衰竭模型的建立 [J].
曹雪滨 ;
李培建 ;
黄河玲 ;
何建成 ;
胡元会 .
实验动物科学与管理, 1999, (03) :10-13
[3]   不同黄芪剂量的补阳还五汤对“气虚血瘀”家兔血粘度的影响 [J].
闫润红 ;
王世民 ;
闫志芳 ;
不详 .
中药药理与临床 , 1999, (01) :8-10
[4]   血瘀证兔模型血管内皮细胞内分泌功能变化及血府逐瘀汤作用的影响 [J].
王奇 ;
陈云波 ;
梁伟雄 ;
温泽淮 ;
赖世隆 .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1998, (06) :32-35+66
[5]   老年大鼠血液流变学参数的变化 [J].
马治中,杨明,和岚,毛腾敏 .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1996, (06) :450-451
[6]   寒凝血瘀证与血液流变学观察意义 [J].
倪瑾 ;
张珊珊 ;
夏友群 .
辽宁中医杂志, 1996, (12) :40-41
[7]   阳虚血瘀证凝血机制异常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 [J].
郑小伟 ;
李巍 .
吉林中医药, 1993, (03) :39-40
[8]   血虚血瘀证动物模型的研制 [J].
常复蓉 ;
王殿俊 ;
刘小浩 ;
沈明勤 ;
叶其正 ;
金辉 .
南京中医学院学报, 1992, (01) :23-25
[9]   外伤血瘀证动物模型的研制 [J].
华兴邦 ;
庄康 ;
孙晓进 ;
何志娟 .
南京中医学院学报, 1992, (01) :16-18
[10]   寒凝血瘀证动物模型的研制 [J].
张珊珊 ;
倪瑾 ;
吴垦莉 ;
柳传玲 ;
夏友祥 .
南京中医学院学报, 1992, (01) :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