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与地形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18
作者
刘艳艳
吴大放
董玉祥
陈梅英
王朝辉
机构
[1] 不详
[2] 中山大学土地研究中心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3] 不详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海拔高度; 数字高程模型; 坡度; 珠海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 [土地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1204 ; 120405 ;
摘要
以2008年Landsat TM遥感影像、地形图为基础数据,通过建立DEM、高程分级、坡度分级及叠加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珠海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及其与地形因子的关系。珠海市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分布具有强烈的区域差异性,不同高程与坡度分级区域土地利用类型组合不同;各土地类型的面积在低海拔、低坡度段占绝对优势,随着高程和坡度的上升,土地利用类型减少,多样性降低。在高程<40 m、坡度<2°的区域,水域为主导土地利用方式,而在高程>40 m、坡度>2°的区域,林地成为主导土地利用类型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在海拔40~100 m、坡度2°~15°区域土地利用破碎度指数最高,受人类活动强烈干扰的地段主要集中在海拔低、坡度平缓的区域,自然因子在高坡度区域对土地利用空间格局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68 / 72+2 +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1]  
中国资源环境遥感宏观调查与动态研究[M].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刘纪远主编, 1996
[12]   基于DEM的龙口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与时空变化研究 [J].
邹敏 ;
吴泉源 ;
逄杰武 .
测绘科学, 2007, (06) :173-175+93+210
[13]   基于DEM的广东省山区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J].
黎景良 ;
后斌 ;
危双峰 ;
张晓东 ;
钟凯文 .
测绘通报, 2007, (06) :53-57
[14]   基于RS和GIS的土地利用类型地形分形研究——以浙江天目山地区为例 [J].
单勇兵 ;
于法展 .
安徽农业科学, 2007, (17) :5072-5074
[15]   地形因子对京西门头沟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影响 [J].
冯朝阳 ;
于勇 ;
高吉喜 ;
韩永伟 .
山地学报, 2007, (03) :274-279
[16]   基于DEM坡度图制图中坡度分级方法的比较研究 [J].
汤国安 ;
宋佳 .
水土保持学报, 2006, (02) :157-160+192
[17]   基于DEM的长江上游土地利用分析 [J].
刘瑞民 ;
杨志峰 ;
沈珍瑶 ;
丁晓雯 ;
伍星 ;
刘芳 .
地理科学进展, 2006, (01) :102-108+129
[18]   运用DEM剖析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及时空变化——以北京延庆县为例 [J].
孙丽 ;
陈焕伟 ;
潘家文 .
山地学报, 2004, (06) :762-766
[19]   重庆石碗溪小流域坡度和高程对土地利用及经济发展的影响 [J].
罗云云 ;
李瑞雪 ;
屈明 .
山地学报, 2004, (02) :254-258
[20]   大宁河流域坡度与坡向对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影响 [J].
周爱霞 ;
马泽忠 ;
周万村 .
水土保持学报, 2004, (02) :126-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