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0 条
施氮深度对旱地小麦耗水特性和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被引:32
作者:
段文学
于振文
石玉
张永丽
赵俊晔
机构:
[1] 山东农业大学农业部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
[2]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
来源:
关键词:
施氮深度;
旱地小麦;
耗水特性;
干物质积累与分配;
籽粒产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确定黄淮冬麦区旱地小麦施氮技术的最佳施肥深度,2010—2012连续两年度在大田条件下设置氮肥表面撒施(D1),施氮深度10cm(D2)、20cm(D3)和30cm(D4)4个处理,研究了施氮深度对旱地小麦山农16和烟农0428耗水特性和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与D1和D2处理相比,D3和D4处理在拔节至开花期和开花至成熟期的耗水量显著提高,40~120cm土层土壤贮水消耗量显著增加,在降水量较丰富的2011—2012年度,D3和D4处理120~160cm土层土壤贮水消耗量也显著高于D1和D2处理(高4.0~5.3mm),说明20~30cm施氮肥有利于提高土壤水分的利用,尤其是土壤深层贮水的利用,满足小麦拔节后的水分需求;D3和D4处理拔节至开花期和开花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均显著高于D1和D2处理,成熟期和开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分别高642.1~2006.8kghm2和394.5~723.1kghm2。D3的籽粒产量和氮肥偏生产力与D4无显著差异,均显著高于D1和D2,水分利用效率较高。因此,20cm是黄淮冬麦区旱地冬小麦的适宜施氮深度。
引用
收藏
页码:657 / 664
页数:8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