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氮深度对旱地小麦耗水特性和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被引:32
作者
段文学
于振文
石玉
张永丽
赵俊晔
机构
[1] 山东农业大学农业部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
[2]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
关键词
施氮深度; 旱地小麦; 耗水特性; 干物质积累与分配; 籽粒产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确定黄淮冬麦区旱地小麦施氮技术的最佳施肥深度,2010—2012连续两年度在大田条件下设置氮肥表面撒施(D1),施氮深度10cm(D2)、20cm(D3)和30cm(D4)4个处理,研究了施氮深度对旱地小麦山农16和烟农0428耗水特性和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与D1和D2处理相比,D3和D4处理在拔节至开花期和开花至成熟期的耗水量显著提高,40~120cm土层土壤贮水消耗量显著增加,在降水量较丰富的2011—2012年度,D3和D4处理120~160cm土层土壤贮水消耗量也显著高于D1和D2处理(高4.0~5.3mm),说明20~30cm施氮肥有利于提高土壤水分的利用,尤其是土壤深层贮水的利用,满足小麦拔节后的水分需求;D3和D4处理拔节至开花期和开花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均显著高于D1和D2处理,成熟期和开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分别高642.1~2006.8kghm2和394.5~723.1kghm2。D3的籽粒产量和氮肥偏生产力与D4无显著差异,均显著高于D1和D2,水分利用效率较高。因此,20cm是黄淮冬麦区旱地冬小麦的适宜施氮深度。
引用
收藏
页码:657 / 66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追氮和垄膜沟播种植对晋南旱地冬小麦氮素利用的影响 [J].
李廷亮 ;
谢英荷 ;
洪坚平 ;
刘丽萍 ;
孟会生 ;
邓树元 ;
单杰 ;
孙丞鸿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1, 17 (06) :1300-1308
[2]   施肥深度对半干旱区冬小麦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J].
郭宁 ;
李文斌 ;
沈玉芳 ;
李世清 .
麦类作物学报 , 2011, (03) :504-507
[3]   施肥深度对地膜春小麦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J].
靳奇峰 ;
牛俊义 .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10, 45 (05) :63-66
[4]   施氮量对不同基因型小麦产量和干物质累积的影响 [J].
王桂良 ;
叶优良 ;
李欢欢 ;
朱云集 .
麦类作物学报 , 2010, (01) :116-122
[5]   施肥方式对不同小麦品种生长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J].
张文玲 ;
王文科 ;
李桂花 .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09, (02) :47-51
[6]   渭北旱塬冬小麦产区提前深耕一次深施肥料的肥水效应与理论分析 [J].
吕殿青 ;
高华 ;
方日尧 ;
谷洁 ;
李旭晖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9, 15 (02) :269-275
[7]   高产小麦耗水特性及干物质的积累与分配 [J].
郑成岩 ;
于振文 ;
马兴华 ;
王西芝 ;
白洪立 .
作物学报, 2008, (08) :1450-1458
[8]   水肥空间组合对冬小麦生物学性状及生物量的影响 [J].
沈玉芳 ;
李世清 ;
邵明安 .
中国农业科学, 2007, (08) :1822-1829
[9]   肥料深施对小麦生育性状、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J].
王应君 ;
王淑珍 ;
郑义 .
中国农学通报, 2006, (09) :276-280
[10]   肥料分层深施对旱作冬小麦光合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J].
耿伟 ;
薛绪掌 ;
王志敏 .
麦类作物学报, 2006, (03) :16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