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性化大学生人格特征研究

被引:15
作者
王中会
机构
[1] 中华女子学院教育学院
关键词
双性化; 人格特征; 性别角色类型; 新性别角色类型; 性别;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848 [个性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学科分类号
040203 ;
摘要
通过对北京市某所大学826名大学生的调查,探讨性别、性别角色类型和新性别角色类型对大学生人格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双性化性别角色类型大学生约占1/4;2)用贝姆的分类方法,双性化大学生在开放性、宜人性、责任感、和谐性、人情、灵活性人格特征上均高于其他性别角色类型的大学生,可见,双性化性别角色大学生具有较积极的人格特征。按照Brenda Mae Woodhill和Curtis A.Samuels的分类方法,在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责任感、和谐性人格特征上,正性双性化性别角色类型的大学生均高于负性双性化大学生和其他性别角色类型的大学生。
引用
收藏
页码:64 / 6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中国人人格结构探索——人格特质六因素假说 [J].
张建新 ;
周明洁 .
心理科学进展, 2006, (04) :574-585
[2]   女大学生双性化人格模式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 [J].
杨锦 .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02) :24-27
[3]   大学生双性化人格特征研究 [J].
张莉 ;
冯江平 .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5, (04) :59-61
[4]   当代大学生人格建构的理想模式——双性化人格 [J].
王学 .
现代大学教育, 2004, (04) :86-88
[5]   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CSRI)的编制 [J].
钱铭怡 ;
张光健 ;
罗珊红 ;
张莘 .
心理学报, 2000, (01) :99-104
[7]  
人格心理学[M].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美)JerryM.Burger著, 2000
[8]  
Positive and Negative Androgyny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Psychological Health and Well-Being[J] . Brenda Mae Woodhill,Curtis A. Samuels.Sex Roles . 2003 (11)
[9]  
IndigenousChinesepersonalityconstructs:Isthefive—factormodelcomplete?. CHEUNG F.LeungK,Zhang,J .X,Sun,H .F,Gan,Y .Q,Song,W .Z,Xie,D. JournalofCross-CulturalPsychology . 2001